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位而不相奪也。

大全延平周氏曰:「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則和而無乖。故陽舒而不散,陰慘而不密,剛不至於過,柔不至於不及,四者條暢,交於中而發於外,是以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

老子

《戒強》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 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任信》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知能勝,其無以 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聖 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 王。」正言若反。

列子

《黃帝篇》

「天下有常勝之道,有不常勝之道。」常勝之道曰「柔」,常 不勝之道曰《彊》,二者亦亦當作易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 之言彊,先不己若者。柔,先出於己者。先不己若者,至 於若己,則殆矣。先出於己者,亡所殆矣。以此勝一身 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謂不勝而自勝,不任而自任 也。《粥子》曰:「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彊,必以弱保之。積於 柔必剛,積於弱必彊。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彊!勝 不若己,至於若己者剛;柔;勝出於己者,其力不可量。 《老聃》曰:「兵彊則滅,木彊則折。柔弱者,生之徒,堅彊者, 死之徒。」

淮南子

《原道訓》

《得道》者,志弱而事強,心虛而應當,所謂「志弱而事強」 者,柔毳安靜,藏於不敢,行於不能,恬然無慮,動不失 時,與萬物回周旋轉,不為先唱,感而應之。是故貴者 必以賤為號,而高者必以下為基,託小以包大,在中 以制外,行柔而剛,用弱而強,轉化推移,得一之道,而 以少正多。所謂「其事強」者,遭變應卒,排患扞難,力無 不勝,敵無不陵,應化揆時,莫能害之。是故欲剛者,必 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則剛,積於弱 則強。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強勝不若己者,至於 若己者而同;柔勝出於己者,其力不可量。故兵強則 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之敝。是故柔 弱者,生之幹也;堅強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窮之路也, 後動者,達之原也。」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中壽七十歲, 然而趨舍指輳,日以月悔也,以至於死,故蘧。伯玉年 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難為知,而後者易 為攻也。先者上高,則後者攀之;先者踰下,則後者蹶 之;先者隤陷,則後者以謀;先者敗績,則後者違之。由 此觀之,先者則後者之弓矢質的也,猶錞之與刃,刃 犯難而錞無患者,何也?以其託於後位也。此俗世庸 民之所公見也,而賢知者弗能避也。所謂後者,非謂 其底滯而不發,凝結而不流,貴其周於數而合於時 也。夫執道理以耦變,先亦制後,後亦制先。是何則?不 失其所以制人,人不能制也。時之反側,閒不容息,先 之則「太過,後之則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時不與人游, 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挂而弗顧」,非爭其先也, 而爭其得時也。是故聖人守清道而抱雌節,因循應 變,常後而不先。柔弱以靜,舒安以定,攻大䃺堅,莫能 與之爭。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然而大不可極,深不 可測,修極於無窮,遠渝於無涯,息耗減益,通於不訾。 上天則為雨露,下地則為潤澤,萬物弗得不生,百事 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無所私,澤及蚑蟯而不求報, 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行而不可得窮 極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擊之無創,刺之不傷,斬之 不斷,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錯繆相紛而不可靡散,利 貫金石,強濟天下。動溶無形之域,而翱翔忽區之上; 邅回川谷之閒,而滔騰大荒之野。有餘不足,任天下 取與,稟授萬物而無所前後。是故無所私而無所公, 靡濫振蕩,與天地鴻洞,無所左而無所右,蟠委錯紾, 與萬物始終,是謂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於天 下者,以其淖溺潤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馳 騁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閒。」吾是以知無為 之有益。

《齊俗訓》

桓公前柔而後剛,文公前剛而後柔,然而「令行於天 下,權制諸侯。」鈞者,審於勢之變也。

《氾論訓》

「聖人之道,寬而栗,嚴而溫,柔而直,猛而仁。太剛則折, 太柔則卷。聖人正在剛柔之閒,乃得道之本。積陰則 沈,積陽則飛,陰陽相接,乃能成和。夫繩之為度也,可 卷而伸也;引而伸之,可直而晞。故聖人以身體之。」「夫 修而不橫,短而不窮,直而不剛,久而不忘者,其唯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