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為民者 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 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 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 相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 土。寒「然後為之衣,飢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 病也。」然後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 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 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鬱, 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彊梗。相欺也,為 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 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 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 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 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牙爪以爭食也。是故君者出令 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 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 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 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 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之 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 代之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 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 也。帝之與王,其號各殊,其所以為聖一也;夏葛而冬 裘,渴飲而饑食,其事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 「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 之之易也?」責饑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 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 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 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 不事其事。夫先王之教,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 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 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 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 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 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 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 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 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 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 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楊也, 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 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 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 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周子通書

《慎動》

動而正曰「道。」

動之所以正,以其合乎眾所共由之道也。

用而和曰「德。」

「用」 之所以「和」 ,以其得道於身而無所待於外也。

《師友》

天地閒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而已矣。至難得者人,人 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

《文辭》

「《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篤其實而藝者書之。

不知務道德而第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

張子正蒙

《神化篇》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道其用,一於氣而已。

集解神,理也,所以主張萬化而運於無形者,自其微而言,故曰「天德」,又曰「體化」,即此理之發而流行升降,變化群動而不已者,就造化之跡上言,故曰「天道」,又曰「用。」用所以發其體,而體即寓於用之中,如日月寒暑之往來,草木之榮枯,人物之生死,皆氣之化而道之所在也。道固氣矣,而即此是神也,神又豈外于氣者哉?

《至當篇》

循天下之理之謂道,得天下之理之謂德,故曰:「《易》簡 之善配至德。」

集解易簡之善,即天下之理也。得天下之理之謂德,不外乎天下之理,故《繫辭》云:「易簡之善配至德。」言與之相合無閒也。

朱子全書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