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躍,鵲者駮也,猶人馬之為人馬,筋骨形體,所受於天,

不可變。以此論之,則不類矣。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 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齕咋足以噆肌碎骨,蹶 蹄足以破顱陷胸。及至圉人擾之,良御教之,掩以衡 扼,連以轡銜,則雖歷險超壍弗敢辭。故其形之為馬, 馬不可化,其可駕御,教之所為也。馬,聾蟲也,而可以 通氣志,猶待教而成,又況人乎?且夫身正性善,發憤 而成仁,帽憑而為義,性命可說,不待學問而合於道 者,堯舜文王也。沈「《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 嚴父弗能正,賢師不能化」者,丹朱、商均也。「曼頰皓齒, 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澤而性可說」者,西施、陽文也。 「哆噅,籧篨戚施,雖粉白黛黑,弗能為美者,嫫母, 仳倠也。」夫上不及堯舜,下不及商均,美不及西施,惡 不若嫫母。此教誨之所喻也,而《芳澤》之所施。且子有 弒父者,然而天下莫疏其子,何也?愛父者眾也。儒有 邪辟者,而先王之道不廢,何也?其行之者多也。今以 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糓不 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今有良馬,不待策錣 而行。駑馬雖策錣之不能進,為此不用策錣而御,則 愚矣。夫怯夫操利劍,擊則不能斷,刺則不能入。及至 勇武攘捲一擣,則摺脅傷幹,為此棄干將鏌邪而以 手戰,則悖矣。所為言者,齊於眾而同於俗。今不稱九 天之頂,則言黃泉之底,是兩末之端議,何可以公論 乎?夫橘柚冬生,而人曰「冬死,死者眾」;薺麥夏死,人曰 「夏生,生者眾。」江河之回曲,亦時有南北者,而人謂江 河東流;攝提鎮星,日月東行,而人謂星辰日月西移 者,以大氐為本。北人有知利者,而人謂之駤;越人有 重遲者,而人謂之訬,以多者名之。若夫堯眉八彩,九 竅通洞,而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舜二瞳子,是謂 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禹耳參漏,是謂大通;興利 除害,疏河決江。文王四乳,是謂大仁;天下所歸,百姓 所親。皋陶馬喙,是謂至信;決獄明白,察於人情。禹生 於石,契生於卵,史皇產而能書,羿左臂修而善射。若 此九賢者,千歲而一出,猶繼踵而生。」今無五聖之天, 奉四俊之才,難欲棄學而循性,是謂猶釋船而欲蹍 水也。夫純鉤《魚腸》,劍之始下型,擊則不能斷,刺則不 能入,及加之砥礪,摩其鋒則水斷龍舟,陸剸犀甲。 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元錫,摩以 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夫學亦人之砥錫也,而謂 「學無益者,所以論之過。知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 修;賢者之所不足,不若眾人之有餘。」何以知其然?夫 宋畫吳冶,刻刑鏤法,亂修曲出,其為微妙,堯舜之聖 不能及。蔡之幼女,衛之稚質,「梱纂組,雜奇彩,抑黑質, 揚赤文,禹湯之智不能逮。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包 於六合之內,託於宇宙之閒,陰陽之所生,血氣之精, 含牙戴角,前爪後距,奮翼攫肆,蚑行蟯動之蟲,喜而 合,怒而鬥,見利而就,避害而去」,其情一也。雖所好惡, 其與人無以異。然其爪牙雖利,筋骨雖彊,不免制於 人者,知不能相通,才力不能相一也,各有其自然之 勢,無稟受於外,故力竭功沮。夫鴈順風以愛氣力,銜 蘆而翔以備矰弋,螘知為垤貛,貉為曲穴,虎豹有茂 草,野彘有艽莦,槎櫛堀虛連比以像宮室,陰以防雨, 景以蔽日,此亦鳥獸之所以知求合於其所利。今使 人生於辟陋之國,長於窮簷漏室之下,長無兄弟,「少 無父母,目未嘗見禮節,耳未嘗聞先古,獨守專室而 不出門,使其性雖不愚,然其知者必寡矣。昔者蒼頡 作書,容成造曆,胡曹為衣,后稷耕稼,儀狄作酒,奚仲 為車。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聖智之跡」,故人作一 事而遺後世,非能一人而獨兼有之,各悉其知,貴其 所欲達,遂為天下備。今使六子者易事而明,弗能見 者何?萬物至眾而知不足以奄之。周室以後,無六子 之賢而皆修其業,當世之人,無一人之才而知其六 賢之道者何?教順施續,而知能流通。由此觀之,學不 可已,明矣。今夫盲者,目不能別晝夜,分白黑,然而搏 琴撫絃,參彈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絃。使 未嘗鼓瑟者,雖有離朱之明,攫掇之捷,猶不能屈伸 其指。何則?服習積貫之所致。故弓待檠而後能調,劍 待砥而後能利。玉堅無敵,鏤以為獸,首尾成形礛! 「之功,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檃括之力,唐碧 堅忍之類,猶可刻鏤揉以成器用,又況心意乎?」且夫 精神,滑淖纎微,倏忽變化,與物推移,雲蒸風行,在所 設施。君子有能精搖摩監,砥礪其才,自試神明,覽物 之博,通物之壅,觀始卒之端,見無外之境,以逍遙徜 佯於塵埃之外,超然獨立,卓然離世,此聖人之所以 「游心若此,而不能閑居靜思,鼓琴讀書,追觀上古及 賢士大夫學問講辨,日以自娛,蘇援世事,分白黑利 害,籌策得失,以觀禍福,設儀立度,可以為法則。窮道 本末,究事之情,立是廢非,明示後人。死有遺業,生有 榮名,如此者,人才之所能逮。然而莫能至焉者,偷慢 懈惰,多不暇日之故。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勞也;沃 地之民,多不才者,饒也。由此觀之,知人無務,不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