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無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 倨句皆循其理,似義;其赴百仞之谿不疑,似勇;淺者 流行,深淵不測,似智;弱約危通」,似「察」;「受惡不讓」似貞; 「苞裹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 「盈不求概」,似厲;「折必以東西」似意。「是以見大川必觀 焉。」

劉向說苑

《建本》

人之幼穉?童蒙之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夫 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 皆知以食愈饑,莫知以學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 於學問,以修其性。今人誠能砥礪其材,自誠其神明, 睹物之應,通道之要,觀始卒之端,覽無外之境,逍遙 乎無方之內,彷徉乎塵埃之外,卓然獨立,超然絕世, 「此上聖之所遊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閒居心思,鼓 琴讀書,追觀上古友賢大夫,學問講辯,日以自虞,疏 遠世事,分明利害,籌策得失,以觀禍福,設義立度,以 為法式,窮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遺業,生有榮名,此 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為者,偷慢懈惰,多暇日 之故也,是以失本而無名。」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質性同倫而學問者智。是故 砥礪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詩》《書》辟立,非我也,而 可以厲心。夫問訊之士,日夜興起,厲中益知,以分別 理。是故處身則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 榮名,而不好問訊之道,則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 以立軀也?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干將雖利, 非人力不能自斷焉;烏號之弓雖良,不得排檠不能 自任;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聖。水積成川,則蛟 龍生焉;土積成山,則豫樟生焉;學積成聖,則富貴尊 顯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臺廟之榱,非一木之 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訊問者,智之本;思 慮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 恥近乎勇。」積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學者,所以反 情治性,盡才者也;親賢學問,所以長德也;論交合友, 所以相致也。《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謂也。 《孟子》曰:「人知糞其田,莫知糞其心。糞田莫過利苗得 粟。」糞心易行而得其所欲,何謂糞心?博學多聞。何謂 《易》行一性止淫也。

子思曰:「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吾嘗幽處而 深思,不若學之速;吾嘗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見。故 順風而呼,聲不加疾而聞者眾;登丘而招,臂不加長 而見者遠。故魚乘於水,鳥乘於風,草木乘於時。 孔子曰:『鯉。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 則無根,無根則失理,失理則不忠,不忠則失禮,失禮 則不』」立。夫遠而有光者,飾也;近而逾明者,學也。 《公扈子》曰:「有國者不可以不學。《春秋》,生而尊者驕,生 而富者傲,生而富貴,又無鑑而自得者鮮矣。《春秋》,國 之鑑也。」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 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 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 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河間獻王曰:「湯稱學聖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靜居獨 思,譬如火焉。夫捨學聖王之道,若捨日之光,何乃獨 思若火之明也?可以見小耳,未可用大知,惟學問可 以廣明德慧也。」

甯越,中牟鄙人也,苦耕之勞,謂其友曰:「何為而可以 免此苦也?」友曰:「莫如學,學二十年,則可以達矣。」甯越 曰:「請十五歲,人將休,吾將不休;人將臥,吾不敢臥。」十 三歲學,而周威公師之。夫走者之速也,而過二里止; 步者之遲也,而百里不止。今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 為諸侯師,豈不宜哉!

王符潛夫論

《讚學》

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 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學問也。雖有至聖,不生而 智;雖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黃帝師風后,顓頊師 老彭,帝嚳師祝融,堯師務成,舜師紀后,禹師墨如,湯 師伊尹,文武師姜尚,周公師庶秀,孔子師老聃。」若此 言之而信,則人不可以不就師矣。夫此十一君者,皆 上聖也,猶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 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欲宣其義,必先 讀其智。《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 人之有學也,猶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 雖有玉璞卞和之資,不琢不錯,不離礫石。夫瑚簋之 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繭之絲耳。使巧 倕加繩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機 杼,則皆成宗廟之器,黼黻之章,可著於鬼神,可御於 王公。而況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教 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導之以《詩》《書》,讚之以《周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