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八十五卷目錄

 學問部總論三

  朱子全書總論為學之方

  性理大全總論為學之方

學行典第八十五卷

學問部總論四

朱子全書

《總論為學之方》

「學問無賢愚,無小大,無貴賤,自是人合理會底事。且 如聖賢不生,無許多書冊,無許多發明,不成不去理 會!也只當理會。今有聖賢言語,有許多文字,卻不去 做師友,只是發明得人若不自向前,師友如何著得 力!自家既有此身,必有主宰;理會得主宰,然後隨 自家力量窮理格物,而合做底事,不可放過些子。」因 引程子言:「如行兵當先做活計。為學須是痛切懇 惻做工夫,使飢忘食,渴忘飲,始得。聖賢千言萬語, 無非只說此事。須是策勵此心,勇猛奮發,拔出心肝, 與他去做。如兩邊擂起戰鼓,莫問前頭如何,只認捲 將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濟得 甚事!今之學者本是困知勉行底資質,卻要學他 生知安行底工夫,便是生知安行底資質,亦用下困 知勉行工夫,況是困知勉行底資質?」學者為學,譬 如煉丹,須是將百十斤炭火煆一餉,方好用微微火 養教成就。今人未曾將百十斤炭火去煆,便要將微 火養將去,如何得會成今語?學問正如煮物相似, 須爇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煮。若一向只用微火,何 由得熟?欲復自家元來之性,乃恁地悠悠,幾時會做 得大?要須先立頭緒,頭緒既立,然後有所持守。《書》曰: 「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今日學者皆是養病, 進取 得失之念放輕,卻將聖賢格言處研窮考究。若悠悠 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今日是這箇人, 明日也是這箇人。某見今之學者,皆似箇無所作 為,無圖底人相似。人之為學,當如救火追亡,猶恐不 及。如自家有箇光明寶藏,被人奪去,尋求趕捉,必要 取得,始得。今學者只是悠悠地無所用心,所以兩年 三年、五年七年相別,及再相見,只是如此。為學極 要求把篙處著力,到工夫要斷絕處,又更增工夫著 力不放令倒,方是向進處。為學正如撐上水船,方平 穩處儘行不妨。及到灘脊急流之中,舟人來這上一 篙,不可放緩,直須著力撐上,不得一步。不緊放退一 步,則此船不得上矣。《易》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 以居之,仁以行之。」《語》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 有?焉能為亡?」學問之道斷以寬,居信道篤,而又欲執 「『德弘』者,人之為心,不可促迫也。人心須令著得一善, 又著一善,善之來無窮,而吾心受之有餘地,方好。若 只著得一善,第二般來又未便容得如此,無緣心廣 而道積也。」問:「所謂源頭工夫,莫只是存養修治底 工夫否?」曰:「存養與窮理工夫皆要到。然存養中便有 窮理工夫,窮理中便有存養工夫。窮理便是窮那存 得底,存養便是養那窮得底。為學正如推車子相 似,才用力推得動了,便自轉將去,更不費力。故《論語》 首章只說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言其效驗者, 蓋學至說處,則自不容已矣。如《論語》首章言學,只 到『不亦說乎』處住,下面便不說學了。蓋到說時,此心 便活。」因言:「韓退之蘇明允作」文,只是學古人聲響,盡 一生死力為之,必成而後止。今之學者為學,曾有似 他下工夫到豁然貫通處否?聖賢所說工夫,都只 一般,只是一箇「擇善固執。」《論語》則說「學而時習之」,《孟 子》則說「明善誠身」,只是隨他地頭所說不同,下得字 來各自精細。其實工夫只是一般,須是盡知其所以 不同,方知其所「謂同也。學須先理會那大底,理會 得大底了,將來那裏面小底自然通透。今人卻是理 會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尋裏面小小節目。 學問須 是大進一番,方始有益。若能於一處大處攻得破,見 那許多零碎,只是這一箇道理,方是快活。然零碎底 非是不當理會,但大處攻不破,縱零碎理會得些少, 終不快活。曾點漆雕開,已見大意,只緣他大處看得 分曉。今且道他那大底是甚物事?天下只有一箇道 理,學只要理會得這一箇道理,這裏纔通,則凡天理、 人欲、義利、公私、善惡之辨,莫不皆通。學者只是不 為己,故日閒。此心安頓在義理上時少,安頓在閒事 上時多,於義理卻生,於閒事卻熟。」或問為學。曰:「今 人將作箇大底事,說不切己了,全無益。一向去前人 說中,乘虛接渺,妄取許多枝蔓,只見遠了,只見無益 於己。聖賢千言萬語,儘自多了。前輩說得分曉了,如 何不切己去理會?如今看文字,且要以前賢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