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征四國」,是皇見得周公用心,始得。天下無不可說

底道理。如「為人謀而忠,朋友交而信,傳而習」,亦都是 眼前事,皆可說,只有一箇熟處說不得,除了熟之外, 無不可說者。未熟時頓放這裏又不穩帖,拈放那邊 又不是,然終不成住了,也。須從這裏更著力,始得到 那熟處,頓放這邊也是,頓放那邊也是,七顛八倒無 不是。所謂「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左右逢其原。」 譬如梨柿生時酸澀喫不得,到熟時自是一般甘美, 相去大遠,只在熟與不熟之閒。書有合講處,有不 必講處,如主一處,定是如此了。不用講,只是便去下 工夫。不要放肆,不要戲慢,整齊嚴肅,便是主;一便是 敬。聖賢說話,多方百面,須是如此說。但是我恁地說 他箇無形無狀,去何處證驗?只去切己理會此等事, 久自會得。學則處事都是理,不學則看理便不恁 地周匝,不恁地廣大,不恁地細密。然理亦不是外面 硬生道理,只是自家固有之理。堯舜性之,此理元無 失。湯武反之,已有些子失。但復其舊底,學只是復其 舊底而已。蓋向也交割得來,今卻失了,可不汲汲自 修而反之乎!此其所以為急。不學,則只是硬隄防處 事不見理,一向任私意,平時卻也勉強去得到,臨事 變便亂了。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 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 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夫天下之事, 莫不有理。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為父子者,有父子 之理。為夫婦,為兄弟,為朋友,以至於出入起居,應事 接物之「際,亦莫不各有理焉。有以窮之,則自君臣之 大以至事物之微,莫不自其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而 無纎芥之疑,善則從之,惡則去之,而無毫髮之累,此 為學所以莫先於窮理也。」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 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聖人為能 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後世不「易之大 法。其餘則順之者為君子而吉,背之者為小人而凶; 吉之大者,則能保四海而可以為法;凶之甚者,則不 能保其身而可以為戒。」是其粲然之跡,必然之效,蓋 莫不具於經訓史冊之中。欲窮天下之理,而不即是 而求之,則是正牆面而立爾。此窮理所以必在乎讀 書也。若夫讀書,則其不好之者,固怠忽閒斷而無所 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貪多而務廣,往往未啟其 端,而遽已欲探其終,未究乎此而忽已志在乎彼。是 以雖復終日勤勞,不得休息,而意緒匆匆,常若有所 奔趨迫逐,而無從容涵泳之樂。是又安能深信自得, 常久不厭,以異於彼之怠忽閒斷而無所成者哉?孔 子所謂「欲速則不達」,孟子所謂「進銳者退速」,正謂此 也。誠能鑒此而有以反之,則心潛於一,久而不移,而 所讀之書,文意接連,血脈貫通,自然漸漬浹洽,心與 理會,而善之為勸者深,惡之為戒者切矣。此循序致 精,所以為讀《書》之法也。若夫致精之本則在於心,而 心之為物,至虛至靈,神妙不測,常為一身之主,以提 萬事之綱,而不可有頃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覺,而 馳騖飛揚,以徇物欲於軀殼之外,則一身無主,萬事 無綱,雖其俯仰顧盼之閒,蓋已不自覺其身之所在, 而況能反覆聖言,參考事物,以求義理至當之歸乎? 孔子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孟子所謂「學 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者,正謂此也。誠能嚴 恭寅畏,常存此心,使其終日儼然不為物欲之所侵 亂,則以之讀書,以之觀理,將無所往而不通;以之應 事,以之接物,將無所處而不當矣。此居敬持志,所以 為讀書之本。生知之聖,不待學而自至。若非生知, 須要學問。學問之先,止是致知。所知果至,自然透徹, 不患不進。問:「知得須要踐履?」曰:「不真知得,如何踐履 得?若是真知,自住不得,不可似他們只把來說過了。」 又問:「今之言學者滿天下,家誦《中庸》《大學》《論》《孟》之書, 人習《中庸》《大學》《論》《孟》之說。究觀其實,不惟應事接物, 與所學不相似。而其為人,舉足動步,全不類學者所 為。或做作些小氣象,或自治一等議論,專一欺人。此 豈其學使然歟?抑踐履不至歟?抑所學之非歟?」曰:「此 何足以言學!某與人說:『學問止是說得大概,要人自 去下工夫。譬如寶藏一般,其中至寶之物,何所不有? 某止能指與人說,『此處有寶,若不下工夫自去討,終 不濟事。今人為學,多是為名,不肯切己。向見前輩 有志於學而性猶豫者,其內省甚深,下問甚切,然不 肯沛然用力於日用閒,是以終身抱不決之疑,此為 可戒而不可法也』』。」《與東萊呂氏書》曰:「承喻整頓收 斂,則入於著力;從容游泳,又墮於悠悠,此正學者之 通患。然程子嘗曰:『亦須且自此去,到德盛後自然左 右逢其原』。今亦當且就整頓收斂處著力,但不可用 意安排等候,即成病耳。人看文字,多有淺迫之病, 淺則於其文義多所不盡,迫則於其文理亦或不暇 周悉,兼義理精微,縱橫錯綜,各有意脈。今人多是見 得一邊,便欲就此執定,盡廢他說,此乃古人所謂執 德不弘者,非但讀書為然也。要須識破此病,隨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