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理會得多,方始襯簟得起。且如「籩豆之事,各有司存」, 非是說籩豆之事置之度外,不用理會。「動容貌」三句, 亦只是三句是自家緊要合做底;籩豆是付與有司 做底,其事為輕。而今只理會三句,籩豆之事,都不理 會,萬一被有司喚籩做豆,若不曾曉得,便被他瞞。所 以《中庸》先說箇「博學之。」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且看 孔子「雖曰『生知』,事事去問人。若問《禮》問喪,於老聃之 類甚多。只如官名不曉得,這也無害。聖人亦汲汲去 問郯子,蓋是我不識底,須是去問人,始得。」因說:「南軒 洙泗言仁,編得亦未是。聖人說仁處固是仁,然不說 處不成非仁!天下只有箇道理,聖人說許多說話,都 要理會,豈可只去理會說仁處?不說仁處,便掉了不 管。」問:「如古人詠歌舞蹈,到動盪血脈流通精神處, 今既無之,專靠義理去研究,恐難得悅樂。不知如何?」 曰:「只是看得未熟耳。若熟看待,浹洽,則悅矣。而今且 放置閑事,不要閑思量,只專心去玩味義理便會心 精,心精便會熟。涵養當用敬,進學則在致知。無事時, 且存養在這裏,提撕警覺,不要放肆。到那講習應接, 便當思量義理,用義理做將去。無事時便著存養,收 拾此心。」問:「為學工夫以何為先?」曰:「亦不過如前所 說,專在人自立志。既知這道理辯得堅固,心一味向 前,何患不進?只患立志不堅。只恁聽人言語,看人文 字,終是無得於己。」或云:「須是做工夫,方覺言語有益。」 曰:「別人言語,亦當子細窮究。《孟子》說:『我知言,我善養 吾浩然之氣』,知言便是窮理。別人言語,他自邪說,何 與我事?被他瞞過?理會不得,便有陷溺。所謂『生於其 心,害於其政;作於其政,害於其事』,蓋謂此也。」問:「講 學須當志其遠者大者。」曰:「固是。然細微處須亦研窮。 若細微處不研窮,所謂遠者、大者,只是揣作一頭詭 怪之語,果何益!須是知其大小,測其淺深,又別其輕 重。」因問:「平時讀書,因見先生說,乃知只得一模樣耳。」 曰:「模樣亦未易得,恐只是識文句。問未知學問,知 有人欲,不知有天理。既知學問,則克己工夫有著力 處。然應事接物之際,苟失存主,則心不在焉。及既知 覺,已為閒斷。故因天理發見而收合善端,便成片段。 雖承見教如此,而工夫最難。」曰:「此亦學者常理,雖顏 子亦不能無閒斷。正要常常檢點,力加持守,使動靜 如一,則工夫自然接續。」問所觀書,滕璘以讀《告子》 篇。對曰:「古人興於詩,詩可以興。」又曰:「『『雖無文王猶興』。 人須要奮發,興起必為之心,為學方有端緒。古人以 詩吟詠起發善心,今既不能曉古詩,某以《告子》篇諸 處讀之,可以興發人善心者,故勸人讀之。且如『理義 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讀此句,須知理義可以 悅我心否?果如芻豢悅口否』,方是得。」璘謂:「『理義悅心』, 亦是臨事見得此事合理義,自然悅懌?」曰:「今則終日 無事,不成便廢了理義,便無悅處。如讀古人書,見其 事合理義,思量古人行事,與吾今所思慮欲為之事。 纔見得合理義,則自悅;纔見不合理義,自有羞愧憤 悶之心,不須一一臨事時看。」問:「程子云:『且省外事, 但明乎善,惟進誠心』。只是教人鞭辟近裏。切謂明善 是致知,誠心是誠意否?」曰:「知至即便意誠,善纔明,誠 心便進。」又問:「『『其文章雖不中不遠矣』,便是應那省外 事』一句否?」曰:「然。外事所可省者即省之,所不可省者 亦強省不得。善,只是那每事之至理。文章是威儀制 度,所守不約,泛濫無功,說得極切。這般處,只管將來 玩味,則道理自然都見。」問為學大端。曰:「且如士人 應舉,是要做官。故其工夫勇猛,念念不忘,竟能有成。 若為學,須立箇標準。我要如何為學?此」志念念不忘, 工夫自進。蓋人以眇然之身,與天地並立而為三,常 思我以血氣之身,如何配得天地。且天地之所以與 我者,色色周備,人自污壞了。因舉「萬物皆備於我,反 身而誠,《樂莫大焉》」一章。今之為學,須是求復其初,求 全天之所以與我者始得。若要全天之所以與我者, 便須以聖賢為標準,直做到聖賢地位,方是全得本 來之物而不失。如此,則工夫自然勇猛。臨事觀書,常 有此意,自然接續。若「無求復其初」之志,無必為聖賢 之心,只見因循荒廢了學問,只要理會一箇道理。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有一箇物便有一箇道理。所以 《大學》之道,教人去事物上逐一理會得箇道理。若理 會一件未「得,直須反覆推究研窮,行也思量,坐也思 量,早上思量不得,晚閒又把出來思量,晚閒思量不 得,明日又思量,如此豈有不得底道理!若只略略地 思量思量不得,便掉了如此千年也理會不得。」問: 「人固欲事事物物理會,然精力有限,不解一一都理 會得?」曰:「固有做不盡底,但立一箇綱程,不可先自放 倒也。須靜著心,實著意,沈潛反復,終久自曉得去。」 問:「人之思慮有邪有正。若是大段邪僻之思,卻容易 制。惟是許多無頭面不緊要底思慮,不知何以制之?」 曰:「此亦無他,只是覺得不當思量底,便莫要思,便從 腳下做將去,久久純熟,自然無此等思慮矣。譬如人 坐不定者,兩腳常要行,但纔要行時,便自省覺,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