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致知部紀事

二《程子全書》:邵堯夫謂程子曰:「子雖聰明,然天下之 事亦眾矣,子能盡知耶?」子曰:「天下之事,某所不知者 固多,然堯夫所謂不知者何事?」是時適雷起,堯夫曰: 「子知雷起處乎?」子曰:「某知之,堯夫不知也。」堯夫愕然 曰:「何謂也?」子曰:「既知之,安用數推也?以其不知,故待 推而後知。」堯夫曰:「子以為起于何處?」子曰:「起于起處。」 堯夫瞿然稱善。

王陽明《傳習錄》:有一屬官因久聽講先生之學,曰:「此 學甚好,只是簿書訟獄繁,難不得學。」先生聞之曰:「我 何嘗教爾離了簿書訟獄,懸空去講學?爾既有官司 之事,便從官司的事上為學,纔是真格物。如問一詞 訟,不可因其應對無狀,起箇怒心,不可因其言語圓 轉,生箇喜心,不可惡其囑託,加意治之,不可因其求」 請,屈意從之;不可因自己事務煩冗,隨意苟且斷之; 不可因旁人譖毀羅織,隨人意思斷之。這許多意思 皆私,只爾自知,須精細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 偏倚,枉人是非,這便是「格物致知。」簿書訟獄之閒,無 非實學,若離了事物為學,便是落空。

權子昔陽明先生居,群弟子侍一切來,學士蓋愚騃 人也,乍聞先生論良知不解,卒然起問曰:「良知何物? 黑耶?白耶?」群弟子啞然失笑,士慚而報先生,徐語曰: 「良知非黑非白,其色赤也。」弟子未喻,先生曰:「其徵于 色者,固良知也。」

《小心齋劄記》:「陽明之謫龍場也,日夜端居澄默以求 靜一,久之胸中灑灑,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 夜大悟格物致知之說,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 呼躍,從者皆驚。」

《呂涇野語錄》:一日先生同諸公送一人行,有一人方 講「格物致知」之說,其時甚渴,適有茶至,此人遂不遜。 諸公先取茶飲,先生曰:「致知正在此茶。」

致知部雜錄

《學齋呫嗶》:「欲致知全在格物,而物不能格,何由致其 知?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此一句最於致 知格物極其淵妙。蓋松柏,物也,察其因何,而歲寒之 際獨後彫,是欲格其物理也。苟能格之,則『然後知之』 三字為真致其知矣。」

權子杭城元宵市有《燈謎》云:「左邊左邊,右邊右邊,上 些上些,下些下些,正是正是,重些重些,輕些輕些。」蓋 搔癢隱語也。陽明先生聞之,謂弟子曰:「狀吾致知之 旨,莫精切如此,小子默識之。」

《西原》約言無知者,知之原也。有知之屬,皆無知中客 感之跡爾。世人以知為大,聖人以無知為大。

賢奕陽明先生曰:「凡學者先事離事為學,非吾格致 旨,即以聽說言。如因其應對無狀而作怒,因其言語 圓轉而生喜,因其囑託而加憎,因其請求而曲從,或 以冗劇而怠,或以浸潤而淆,皆私蔽也。惟良知自知 之,細自省克,不少偏枉,方是致知格物也。若離事為 學,卻是著空。」

《宵練匣》:楊文澄問:「意有善惡,誠之將何如?」陽明曰:「無 善無惡者,心也;有善有惡者,意也;知善知惡者,良知 也;為善去惡者,格物也。」曰:「意固有善惡乎?」曰:「意者心 之發,本自有善而無惡,動于私欲而後有惡也。惟良 知自知之,故學問之要曰致良知。」

《丹鉛總錄》:伯樂相馬,所見無非馬;庖丁解牛,所見無 非牛。故曰:「至誠之不盡,鳶魚之不察,精義之不致,龍 蠖之不知。」《外典》曰:「子知格物矣,未知格物也。」

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一日 之運,即一歲之運。故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 道。」

力行部總論

書經

《商書說命中》

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蔡傳說以為得于耳者非難,行于身者為難。大全朱子曰:「南軒云:『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此特傅說告高宗耳。蓋高宗舊學甘盤于義理知之亦多,故知得這說,若常人則須以致知為先也。」此等議論儘好。《陳氏經》曰:「未知則知之為難,既知則行之為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