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九十一卷目錄

 知行部總論

  易經乾卦

  書經商書說命中

  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

  朱子全書知行 答吳晦叔 答顏子堅 答王子充 答潘子善 答江元適

  復齋記 答或人 答汪太初 答呂伯恭 與陳丞相別紙 答盧提翰

  朱子大全集答潘文叔 答程正思

  真西山集知行

  性理大全知行

  讀書錄知行

  居業錄知行

  王陽明集答顧東橋 答友人問

 知行部藝文

  論語說序         宋張栻

  寄周子充尚書        前人

  答周允升          前人

  答陸子壽          前人

  答朱元晦          前人

  用功節目          陳淳

  別東郭子鄒氏序      明呂柟

學行典第九十一卷

知行部總論

易經

《乾卦》

《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程傳「知至」,至之致知也。求知所至而後至之,知之在先,故可與《幾》。所謂「始條理」者,知之事也。「知終」,終之力行也。既知所終,則力進而終之,守之在後,故可與《存》《義》。所謂「終條理」者,聖之事也。大全程子曰:「知至則當至之,知終則遂終之」,須以知為本。知之深則行之必至,無有知之而不能行者,只是知得淺。「饑而不食」,《烏喙》,人不蹈水火,只是知人為不善,只為不知。「知至而至之,知幾之事,故可與幾;知終而終之,故可與存義。」

書經

《商書說命中》

王曰:「旨哉!說乃言惟服,乃不良於言,予罔聞於行。」說 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王忱不艱,允協於先 王成德,惟說,不言有厥咎。」

大全朱子曰:「南軒云:『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此特傅說告高宗耳。蓋高宗舊學甘盤於義理知之亦多,故知得這說,若常人則須以致知為先也。」此等議論儘好。新安陳氏曰:「『知對行言古所未發,自傅說始發之,而後致知力行,為萬世學者為學之法』。程觀南軒《復文公說》:『知』字如此其重,而文公稱賞其說如此,則可見矣。」

大戴禮記

《哀公問五義》

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必有所由焉;雖不能盡善 盡美,必有所處焉。」是故知不務多,而務審其所知;行 不務多,而務審其所由。知既知之,行既由之,若夫性 命肌膚之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 若此則可謂士矣。

朱子全書

《知行》

聖賢說知,便說行;《大學》說「如切如磋」,「道學也」,便說「如 琢如磨」,自脩也;《中庸》說學問思辨,便說篤行;顏子說 「博我以文」,謂「致知;格物」;「約我以禮」,謂「克己。復禮」、致 知,敬克己,此三事以一家譬之,敬是守門戶之人,克 己則是拒盜,致知卻是去推察自家與外來底事。伊 川言「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不言克己。蓋敬勝 百邪,便是有克。如誠,則便不消言閑邪之意。猶善守 門戶,則與拒盜便是一等事,不消更言別有拒盜底。 若以涵養對克己言之,則各作一事亦可。涵養則譬 如將息,克己則譬如服藥去病。蓋將息不到,然後服 藥,將息則自無病,何消服藥?能純於敬,則自無邪僻, 何用克己?若有邪僻,只是敬心不純,只可責敬,故敬 則無己可克,乃敬之效。若初學,須是工夫都到,無所 不用其極。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 見。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明諸心,知所往」, 窮理之事也;「力行求至」,踐履之事也。窮理非是專要 明在外之理。如何而為孝弟,如何而為忠信。推類通 之,求處至當,即窮理之事也。知與行,工夫須要並 到,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