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5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末之事哉!故父母之於子,俱榮俱瘁之道也,不可不 知也。先君嘗有言曰:子之託父母也,託前,父母之託 子也。託後,託前不適,猶有後也。託後不適,其遂已矣。 夫子寄生於父母者也,父母託死於子者也,生者,自 其生之日而愛始起,養父母,至死而非終也。《傳》曰:「事 父母有終身之愛」,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君子之 求子孫以為父母也,如是則終其身猶未已,其事尚 以世續之矣。故君子「之孝也,千百世以為量而後足 之也。」《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 乎以天下養。故君子之於孝也,盡天下之物而後足 之也。」《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交友不信,非孝也;戰 陣無勇,非孝也。故君子之孝也,盡天下之道而後足 之也。故道至孝而大盡矣,天下無以踰之。」古之君子, 崇是道也,故根本厚,根本厚故所生遂,是以壽考存 其身,而福祿在其子孫。

《孝烈詩序》
周克友

余讀陶元亮諸《孝傳贊》,凡為孝子之情事備矣,獨未 有以身殉者。惟廉、范、殷陶,俱以父喪瀕於危殆,當范 之抱棺而沒,豈計舟之人能救之,惟以身殉已耳。陶 當長蛇帶門,舉家奔走,陶以棺在堂,居廬不動,豈計 得免於毒害哉?亦惟以身殉已耳。二人者幸矣,未及 於殺身,迺《傳贊》終稱之,皆謂其臨危也,勇而若有大 知行乎其閒,亦足以見古人之臨難不求苟免者,非 具大知勇不能。今於張孝烈玉楚公見之矣。傳之稱 公「孝友節操,率多異行,不克殫述。」當公之侍其父疾 也,遭賊之難,一時舉國若狂,皆鳥獸散去,而公侍父 不少懈。迨賊入其境,焚戮將及公父,加以憤懣而卒。 公與其幼子藝、《僕滿》,從窖中舁棺以殮,若不聞有賊 至者。及賊入,欲剖棺以視,公哀號慘痛,以兩手攀援 其棺,遭賊斷其指,藝力救之,父子皆被害。僕滿幸免, 賊退,即具棺以殮,兩主卒亦不食死。公之孝烈,公之 天性,成之獨是感其子且及其僕,而皆足以成公之 孝烈,是豈知者能之并勇者能之與?公之遭可謂不 幸矣。而父之棺得賴以全,賊不燹其廬,其知勇當有 超於古人之上者。余視事潛邑,見邑乘有《孝烈傳》,入 鄉賢祠,瞻孝烈位,詢其故老,得悉其事,不禁其感慨 悲傷,言之泣下也。適晤公之長君青熊先生,曾為余 楚慈陽之父母手出一編相示,閱之,則海內所頌孝 烈詩也,集而成帙。其郵傳不至者,聞公之孝烈而咨 嗟詠「嘆者不知凡幾」,則詩之藉公以傳,公不藉《詩》而 傳也;詩之因孝烈而永,孝烈不因詩而永也。千載而 下,讀孝烈諸詩,憑弔於白玉澗之濱。聞其每食必念 父果,饈皆藏,歸以進。弟沒哭憤,遂眇一目。只此居常 二端,便可以覘其處變之大節矣。生乎後者,不必其 遭是遇,將觸類而引伸之,隨地皆可以盡孝也。豈獨 潁谷之人有感於當路哉。

《旌孝子廖萬說》
申其學

余觀廖孝子割股食親事,而知君子之澤入人深哉! 睢,古蘭陵郡,晉元公祥所封邑也。世傳公孝如臥冰, 類皆刻苦難及,以故薰其德而善良者亦苦焉。余撫 睢僅期月,人有以《廖子狀》聞者。廖子家世業農,未嘗 讀書識字。厥父疾篤,思肉食切切。廖子貧不能買,遂 割股以進,疾即瘳。暨母疾亦然。人或以為孝感所致 云。夫孝,庸行也;割股,烈事也。即宿學鉅儒,猶或難之, 而渠行之易。易者,得非天性孝友,砥礪名節,有感晉 元公之遺教而興起者乎?茲余既嘉其孝,又多其苦, 而旌之,不容已也。或者曰:「君子以全身為孝。」樂正子 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曾子將死,且 啟手足以自警。古之仁人孝子,用心類皆如此。若廖 子者,忍於虧親之體,且陷其親,有食子之名,如必以 廖子之行為孝,則天下微孝子矣。《易》之所謂「苦節貞 凶,其道窮」也,廖子有焉,惡旌為曰:其然?人子無有餘 之孝,亦有不獲已之情。伯奇之待烹,申生之從令,皆 其情之不獲已也。揆廖子之心,亦豈得已哉!昔人謂 屈原過於忠,余亦謂廖子過於孝,蓋過者多之之意 云爾。苟訝其過而少之,則惑矣。如謂割股奉親者不 得為孝子,則殺身成仁者將不得為忠臣乎?懿行足 以繼前哲,芳聲足以鼓將來,此廖子之孝為可旌也。 觀感之下,焉知睢民不皆心元公之心,而行廖子之 行也哉!余因匾曰《教民孝》。

《馬棟廬墓記》
解情

嘉靖己丑歲,僕筮仕西亳,他政弗遑,首諮可為民表 揚者勵之敦風教也。是故於邑得義士劉貢士鳳焉, 於緱氏得戴相妻王氏焉。具禮樹匾,急獎其門。始邑 中次緱氏,事竣將歸,耆彥數輩羅拜道左,僉曰:「聞侯 方以義淑人心,若孝子者,殆亦侯所願聞者乎?」因詰 其狀,眾曰:「孝子馬氏,名棟,世居偃師姚家凹。父名隱」 德,弗耀。娶王氏,弗嗣;娶徐氏,生三子,長曰松,季曰楠。 棟,其仲子也。棟天性淳篤,讀書穎悟,通大義。遇嫡母 疾且革,晨昏躬親湯藥,衣不解者月餘。夜必焚香籲 天,願以身代。既而彌留,棟哭踊頓絕,踰時方甦。治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