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9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體認虛而委順,恢昭曠而高蹈。先生載營抱一,泊然 獨處,神栖飆藹之表,形逸巖澤之隅。雖束帛仍降,軺 冕屢招,而弓旌屈於匪石,帝命慚於虛復矣。是以高 風振宇宙,遠韻冠當時。方將表大庭於絕代,恢元解 以釋紛。仰朝霞而晞翼,凌扶搖以獨翔。景命不延,卒 於潯陽之南山。哲人其萎,高軌孰倣。」余欽若人之風, 常問道于無何之廬,賓想元珠,主以贍授,沐道霑淳, 固已實而歸矣。自昔之違,于茲七稔,何悟先生,忽矣 昇遐,感至德之長泯,悼仁風之永翳,標爾其傷,潸然 增欷,乃授翰詠,跡以宣來,其辭曰:「卓哉先生,逸韻遐 超,虯盤玉津,鳳戢瓊條,滌耳夏鼎,高揖唐朝。洪崖邈 矣,元跡載劭,淳風沐」世,飛荒九霄。

《逸民箴》
江逌

至人應務,是統是營,乃制上下,以牧群生。君位孰在? 匪聖伊明,賢愚相奉,臣主以成。如彼百節,各役天形, 率兮委質,仰應一情,心膂有位,股肱有經,豈以處下, 為戚為榮,各安其所,舉體用平。夫設爵列土,懸弓垂 旌,卑尊之級,貴賤之名,匪以恣物之役,實大猷而是。 處遯之士,奚眷於時?行矣先覺,捐俗長辭,明乎憂患, 故超爾不疑。解髮靈崖,被褐絃絲。飄飄臺上,輕舉高 之。穆穆二仲,㩦策相期。盤幽隱寂,與物無治。凡厥後 來,順乃所往。鑒茲俗累,戒於顛蕩。無殉外物,心煩披 養。無棄恬曠,憂勤。是掌。林人司箴,敢進善黨。

《魯二儒》
陶潛

易代隨時,迷變則愚。芥芥若人,特為貞夫。德不百年, 汙我《詩》《書》。逝焉不顧,被褐幽居。

《隱逸傳序》
宋·書

《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遯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 又曰「幽人貞吉。」《論語》作者七人,表以逸民之稱;又曰 「子路遇荷蓧丈人」,孔子曰:「隱者也。」又曰「賢者避地,其 次避言。」又曰「虞仲夷逸,隱居放言。」品目參差,稱謂非 一,請試言之。夫隱之為言,跡不外見,道不可知之謂 也。若夫千載寂寥,聖人不出,則大賢自晦,降夷凡品, 止於全身遠害,非必穴處巖棲。雖藏往得二,鄰亞宗 極,而舉世莫窺,萬物不睹。若此人者,豈肯洗耳潁濱, 皦皦然顯出俗之志乎?遯世避言,即賢人也。夫何適 非世,而有避世之因。固知義惟晦道,非曰藏身。至於 巢父之名,即是見稱之號;號曰「裘公」,由有可傳之跡。 此蓋荷蓧之隱,而非賢人之隱也。賢人之隱,義深於 自晦;荷蓧之隱,事止於違人,論跡既殊,原心亦異也。 身與運閉,無可知之情;雞黍宿賓,示高世之美。運閉 故隱,為隱之跡不見;違人故隱,用致隱者之目。身隱 故稱隱者,道隱故曰賢人。或曰:隱者之異乎隱,既聞 其說,賢者之同於賢,未知所異。應之曰:「隱身之於晦 道,名同而義殊;賢人」之於賢者,事窮于亞聖,以此為 言,如或可辨。乃若高尚之與作者,三避之與幽人,及 逸民隱居,皆獨往之稱。雖復漢陰之氏不傳,河上之 名不顯,莫不激貪厲俗,秉自異之姿,猶負揭日月,鳴 建鼓而趨也。陳郡袁淑集古來無名高士以為《真隱 傳》,格以斯談,去真遠矣。賢人在世,事不可誣。今為《隱 逸篇》,虛置賢隱之位,其餘夷心俗表者,蓋逸而非隱 云。

《逸民賦》
謝靈運

闕二字於天,唯舍唯用,其見也則如游龍,其潛也則如 隱鳳,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有酒則舞,無酒則醒,不明 不晦,不昧不貞,蕭條秋首,葳蕤春中,弄琴明月,酌酒 和風,御清風以遠路,拂白雲而峻與,指寰中以為期, 望繫外而延佇。

《真隱傳》
袁淑

鬼谷先生,不知何許人也。隱居韜智,居鬼谷山,因以 為稱。蘇秦、張儀師之,遂立功名。先生遺書責之曰:「若 二君豈不見河邊之樹乎?僕御折其枝,波浪蕩其根, 上無徑尺之陰,身被數尺之痕,此木豈與天地有仇 怨,所居然也。子不見嵩岱之松柏,華霍之檀桐乎?上 枝干於青雲,下根通於三泉,千秋萬歲,不受斧斤之」 患。此木豈與天地有骨肉哉?蓋所居然也。

《高逸傳序》
齊·書

《易》有「君子之道四焉語默之謂也。」故有入廟堂而不 出徇江湖而永歸隱避紛紜情跡萬品。若義道內足 希微兩亡藏景窮巖蔽名愚谷解桎梏於仁義示形 神於天壤則名教之外別有風猷故堯封有非聖之 人孔門謬雞黍之客次則揭獨往之高節重去就之 虛名激競違貪與世為異或慮全後悔事歸知殆或 道有不申,行吟山澤,咸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 為戒。求志達道,未或非然。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然, 與樵者之「在山」,何殊別哉?故樊英就徵,不稱李固之 朢;馮恢下節,見陋張華之語。期之塵外,庶以弘多。若 今十餘子者,仕不求聞,退不譏俗,全身幽履,服道儒 門,斯逸民之軌操,故綴為《高逸篇》云爾。

《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虯書》
王融

玉燭登年,金商在律,炎涼始貿,動靜惟安,勤味道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