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9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程傳文德所不能服,而不用威武,何以治平天下?非人君之中道《謙》之過也。大全漢上朱氏曰:「征者,上伐下也,以正而行。《司馬法》曰:『負固不服則侵之』。」聖人慮後世觀此爻有干戈妄動者,故發之曰「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程傳六以柔處柔順之極,又處《謙》之極,極乎《謙》者也。以極謙而反居高,未得遂其謙之志,故至發於聲音。又柔處謙之極,亦必見於聲色,故曰「鳴謙。」雖居無位之地,非任天下之事,然人之行己,必須剛柔相濟,上謙之極也。至於太甚,則反為過矣。故利在以剛武自治邑國,己之私有。「行師」,謂用剛武,「征邑國」,謂自治其私。本義謙極有聞、人之所與,故可用行師。然以其質柔而無位、故可以征己之邑國而已。大全或問:「《謙》之五上專說『征伐』,何意?」朱子曰:「《坤》為地,為眾。凡說國邑征伐處,多是因《坤》。聖人元不曾著意,只是因有此象,方說此事。」又問:「程《易》說『利用侵伐』,蓋以六五柔順謙卑,然君道又當有剛武意,故有『利用征伐』之象。然上九亦言『利用行師』,如何?」曰:「便是此等有不通處。」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程傳《謙》極而居上,欲謙之志未得,故不勝其切而至於鳴。雖不當位,謙既過極,宜以剛武自治其私,故云「利用行師,征邑國」也。本義陰柔無位。才力不足。故其志未得。而至于行師。然亦適足以治其私邑而已。大全建安丘氏曰:《謙》卦六爻,五陰一陽,陽實陰虛,陰皆有求於陽者。故以九三一陽為卦之主。其諸陰爻,則以去三遠近取義。二四兩爻,與三最近,皆有得乎陽者。故二「鳴謙,貞吉」,而四「無不利。」撝,謙也。初在下,欲進而求三,則隔乎二;五上在上,欲下而求三,則隔乎四。皆無得乎陽者。故初用涉而五「侵伐」,「上行師也。」

《繫辭上》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 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 恭以存其位者也。

大全誠齋楊氏曰:「人之謙與傲,係其德之厚與薄。德厚者無盈色,德薄者無卑辭,如鐘磬焉,愈厚者聲愈緩,薄者反是。故有勞有功,而不伐其德,唯至厚者能之。其德愈盛,則其禮愈恭矣。」

書經

《虞書堯典》

允恭克讓。

蔡傳允,信。克,能也。常人德非性有,物欲害之,故有強為恭而不實,欲為讓而不能者。惟堯性之,是以信恭而能讓也。大全王氏充耘曰:「允恭克讓」,是堯之見諸行事者,異於人。恭讓或可能也,「允克」不可能也。

《舜典》

三載,「汝陟帝位」,舜讓於德,弗嗣。

蔡傳《讓於德》,讓於有德之人也。或曰:「謙遜自以其德,不足為嗣也。」

《大禹謨》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 爭功。

大全王氏曰:「矜有執持之意,伐有夸大之意。故以矜言能,以伐言功,伐甚於矜也。能過天下而不矜,故天下愈服其能;功高天下而不伐,故天下愈服其功。」

滿招損,謙受益。

大全新安陳氏曰:「以禹不滿假,不矜伐如此,而《益》猶以滿損謙益為言。蓋兢業不已之誠,猶懼其為一毫非苗是己之心,故以此開端,欲其德謙之益勉也。」

《益稷》

群后德讓。

蔡傳「群后以德相讓」,則人無不和矣。

禮記

《曲禮上》

志不可滿。

大全馬氏曰:「聰明聖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謙。有高世之行,過人之功,而侈然有自大之心,則失其所以為善,此所以不可滿也。」

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大全藍田呂氏曰:「辭遜之心,禮之端也。君子退遜,所以明禮之用也。」

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陳註長者之前,當執謙虛,不辭讓,非事長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