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9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德處于謙光也。《易》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是以君子

高而能卑,富而能儉,貴而能賤,智而能愚,勇而能怯, 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闇,是謂「損而不窮」也。

《明謙》

天道下濟而光明,江湖善下而為王。故山在地中成 謙,王侯以孤寡為損,謙則榮而愈高,損則顯而彌貴。 高必以下為基,貴則以賤為本,在貴而忘貴,故能以 貴下民,處高而遺高,故能以高就卑。是以《大壯》往則 復,天地之謙也;極昇必降,陰陽之謙也;滿終則虧,日 月之謙也;道盈體沖,聖人之謙也。《易》稱「謙尊而彌光」, 《老子》云:「不伐故有功。」謙者在于降己,以高下卑,以聖 從鄙。不伐在于有功,不矜在于有德,不言歸于沖退, 謙挹之流也。好盈自賢,矜功伐善者,俗之常情,聖人 之惡也。必矜其功,雖賞之稱勞,情猶不足;苟伐其善, 雖與之賞多,必怨其少,則慊望之情生,躁競之色見, 矜伐之路開,患難之釁作矣。君子則不然,在榮以挹 損為基,有功而不矜,有善而不伐,遺其功而功常存, 忘其善而善自全。情常忘善,故能以善下物;情恆存 善,故能以善勝人。是以情存功善,非心謙也,口虛托 謙,豈非矯乎?以善勝物,心遺功善,非矜伐也,口及其 善,豈非實乎?故心存功善,口雖不言,未免矜伐;心捨 功善,口雖明言,無傷于廉,故夏禹昌言,明稱伐功;咎 繇陳謨,云「說我惠。」豈其矜功而存惠哉?夫言善非伐, 而伐善者每稱其能;言惠非矜,而矜惠者常存其惠。 聖人知人情尚賢而好伐,故發言裁典,多由謙退,所 以棄其驕姱,競垂世則也。

謙讓部藝文

《丁鴻傳論》
後漢·書

論曰:孔子曰:「泰伯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孟子 曰:「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若乃泰伯以 天下而違周,伯夷率潔情而去國,並未始有其讓也。 故泰伯稱至德,伯夷稱賢人。後世聞其讓而慕其風, 徇其名而昧其致,所以激詭行生而取與妄矣。至夫 鄧彪、劉愷讓其弟以取義,使弟受非服,而己厚其名, 于義不亦薄乎?君子立言,非苟顯其理,將以啟天下 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 言行之所開塞,可無慎哉!原丁鴻之心主於忠愛乎? 何其終悟而從義也?異夫數子,類乎徇名者焉。

《讓禮令》
曹操

里諺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讓費亭侯表》
前人

臣伏讀前後策命,既錄臣庸才微功,乃復追述先臣, 幽讚顯揚。見得思義,屏營怖懼,未知首領所當所授。 故古人忠臣,或有連城而不辭,或有一邑而違命,所 以然者,欲必正其名也。又《禮制》,「諸侯國土以絕,子孫 有功者,當更受封,不得增襲。」其有所增者,謂國未絕 也;或有所襲者,謂先祖功大也。數未極,無故斷絕,故 追紹之也。臣自三省,先臣雖有扶輦微勞,不應受爵, 豈逮臣三葉?若錄臣關東微功,皆祖宗之靈祐,陛下 之聖德,豈臣愚陋,何能克堪?

《讓增封武平侯表》
前人

伏自三省姿質頑素,材志鄙下,進無匡輔之功,退有 拾遺之美,雖有犬馬微勞,非獨臣力,皆繇部曲將校 之助。陛下前追念先臣微功,使臣續襲爵土,祖考蒙 光照之榮,臣受不貲之分,未有絲髮以自報效。昔齊 侯欲更晏嬰之宅,嬰曰:「臣之先容焉,臣不足以繼之。」 卒違公命,以成私志。臣自顧省,不克負荷,食舊為幸。 雖上德在弘,下有因割。臣三葉累寵,皆統極位,義在 殞越,豈敢飾辭。

《讓增封表》
前人

無非常之功,而受非常之福,是用憂結。比章歸聞,天 慈無已,未即聽許。臣雖不敏,猶知讓不過三,所以仍 布腹心,至於四五,上欲陛下爵不失實,下為臣身免 於苟取。

《讓還司空印綬表》
前人

臣文非師尹之佐,武非折衝之任,遭天之幸,忝竊重 授。內踵伯禽司空之職,外承呂尚鷹揚之事,斗筲處 之,民其瞻觀。水土不安,姦宄未靜,臣常媿辱,憂為國 累。臣無智勇,以助萬一,夙夜慚懼,若集水火。未知何 地可以隕越。

《戒盈賦》有序
魏·文帝

避暑東閣,延賓高會,酒酣樂作,悵然懷盈滿之戒,乃作斯賦。

惟應龍之將舉,飛雲降而下征。資物類之相感,信貫 徹之通靈。何今日之延賓,君子紛其集庭。信臨高而 增懼,獨處滿而懷愁。願群士之箴規,博納我以良謀。

《讓開府三司表》
晉·羊祜

臣伏聞恩詔,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以來,適十數 年,受任外內,每極顯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頓進,恩 寵不可久謬,夙夜戰悚,以榮為憂。臣聞古人之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