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9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訟載歸,謳歌屢請,能舍玉輿之貴,永襲皮冠之跡,悠

然獨往,信無德而稱焉。吳啟金車,晉遷紫蓋,實號帝 鄉,爰是天邑。若乃忠人入國,悽愴生悲;「殉義希風,懦 夫立志。」

《辨謙》
韓伯

王坦之嘗著《公謙論》,袁宏作論以難之,伯覽而美其辭旨,以為「是非既辨,誰與正之?」 遂作《辨謙》以折中曰:

夫尋理辨疑,必先定其名分所存。所存既明,則彼我 之趣,可得而詳也。夫《謙》之為義,存乎降己者也。以高 從卑,以賢從鄙,故謙名生焉。「孤寡不穀」,人之所惡,而 侯王以自稱,降其貴者也。「執御執射」,君子所賤,而君 子以自目,降其賢者也。與夫山在地中之象,其致豈 殊哉!舍此二者,而更求其義,雖南轅求冥,終莫近也。 夫有所貴,故有降焉;夫有所美,故有謙焉。譬影響之 與形聲,相與而立。道足者,忘貴賤而一賢愚,體公者 乘理當而均彼我,降挹之義,於何而生?則《謙》之為美, 固不可以語至足之道,涉乎大方之家矣。然君子之 行己,必尚於至當,而必造乎匿善。至理在於無私,而 動之於降己者何?誠由未能一觀於「能鄙,則貴賤之 情立;非忘懷於彼我,則私己之累存。當其所貴,在我 則矜;直其所賢,能之則伐。處貴非矜,而矜己者,常有 其貴;言善非善,而伐善者,驟稱其能。」是以知矜貴之 傷德者,故宅心於卑素;悟驟稱之虧理者,故情存乎 不言。情存於不言,則善斯匿矣;宅心於卑素,則貴斯 降矣。夫所況君子之流,苟理有未盡,情有未夷,存我 之理未冥於內,豈不同心於降,挹洗之所滯哉?體有 而擬無者,聖人之德;有累而存理者,君子之情。雖所 滯不同,其於遣之緣有弊,而用降己之道,由私我而 存一也。故懲忿窒慾,著於《損》《象》,卑以自牧,實繫《謙》爻, 皆所以存其所不足,拂其所有餘者也。王生之談,以 至理「無謙」,近得之矣。云「人有爭心,善不可收」,假後物 之跡以逃動者之患,以語聖賢則可,施之於下斯者, 豈惟逃患於外,亦所以洗心於內也。

《崇讓論》
劉寔

古之聖王之化天下,所以貴讓者,欲以出賢才,息爭 競也。夫人情莫不欲己之賢也,故勸令讓賢,以自明 賢也,豈假讓不賢哉!故讓道興,賢能之人不求而自 出矣,至公之舉自立矣,百官之副亦豫具矣。一官缺, 擇眾官所讓最多者而用之,審之道也。在朝之士,相 讓於上,草廬之人咸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 矣。為一國所讓,則一國士也;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 也。推讓之風行,則賢與不肖灼然殊矣。此道之行,在 上者無所用其心,因成清議,隨之而已。故曰:「蕩蕩乎 堯之為君,莫之能名。」言天下自安矣,不見堯所以化 之,故不能名也。又曰:「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無為 而化者,其舜也歟。」賢人相讓於朝,大才之人,恆在大 官,小人不爭於野,天下無事矣。以賢才化無事,至道 興矣。已仰其成,復何與焉?故可以歌《南風》之詩,彈五 弦之琴也。成此功者非有他,崇讓之所致耳。孔子曰: 「能以禮讓為國,則不難也。」在朝之人,不務相讓久矣, 天下化之。自魏代以來,登進辟命之士及在職之吏, 臨見受敘,雖自辭不能,終莫肯讓有勝己者。夫推讓 之風息,爭競之心生。孔子曰:「上興讓則下不爭,明讓 不興,下必爭也。推讓之道興,則賢能之人日見推舉; 爭競之心生,則賢能之人日見謗毀。夫爭者之欲自 先,甚惡能者之先不能無毀也。故孔墨不能免世之 謗己,況不及孔、墨者乎?」議者僉然,言世少高名之才, 朝廷「不有大才之人可以為大官者,山澤人,小官吏, 亦復云朝廷之士,雖有大官,名德皆不及往時人也。」 余以為此二者皆失之矣,非時獨乏賢也,時不貴讓。 一人有先眾之譽,毀必隨之,名不得成使之然也。雖 令《稷》《契》復存,亦不復全其名矣。能否混雜,優劣不分, 士無素定之價,官職有缺,主選之吏不知所用,但案 官次而舉之。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勢家之子,則必為 有勢者之所念也。非能獨賢,因其先用之資,而復遷 之無已。遷之無已,不勝其任之病發矣。觀在官之人, 政績無聞,自非勢家之子,率多因資次而進也。向令 天下貴讓士,必由於見讓而後名成,名成而後官乃 得用之。諸名行不立之人,在官無政績之稱,讓之者 必矣,官無因得而用之也。所以見用不息者,由讓道 廢,因資用人之有失久矣。故自漢魏以來,時開大舉, 令眾官各舉所知,惟才所任,不限階次,如此者甚數 矣。其所舉必有當者,不聞時有擢用,不知何誰最賢 故也。所舉必有不當,而罪不加,不知何誰最不肖也。 所以不可得知,由當時之人莫肯相推,賢愚之名不 別。令其如此舉者,知在上者察不能審,故敢漫舉而 進之。或舉所賢,因及所念,一頓而至,人數猥多,各言 所舉者賢,加之高狀,相似如一,難得而分矣。參錯相 亂,真偽同貫,更復由此而甚。雖舉者不能盡忠之罪, 亦由上開聽察之路,濫令其爾也。昔齊王好聽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