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1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坡以作文為樂事》

東坡先生嘗謂劉景文與先子曰:「某平生無快意事, 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 間樂事無踰此者。」

《晉宋文章之弊》

文章至東漢始陵夷,至晉宋間,句為一段,字作一處, 其源出於崔蔡。《史》載文姬兩詩,特為俊偉,非獨為婦 人之奇,乃伯喈所不逮也。

《作文不憚屢改》

自昔詞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窮歲月,十年成一賦 者。白樂天詩詞疑皆衝口而成。及見今人所藏遺槁, 塗竄甚多,歐陽文忠公作文既畢,貼之牆壁,坐臥觀 之,改正盡善,方出以示人。薳嘗於文忠公諸孫望之 處,得東坡先生數詩槁,其《和歐叔弼》詩,「淵明為小邑」, 繼圈去「為」字,改作「求」字,又連塗「小邑」二字作「縣令」字, 凡二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銖兩多,安用八百斛」,初云 胡椒亦安用,乃貯八百斛。若如初語,未免後人疵議。 又知雖大手筆,不以一時筆快為定,而憚屢改也。

邵伯溫聞見前錄

《本朝古文》

本朝古文,柳開仲、塗穆修伯長首為之唱,尹洙、師魯 兄弟繼其後。歐陽文忠公早工偶儷之文,故試於國 學、南省,皆為天下第一,既擢甲科,官河南,始得師魯, 乃出韓退之文學之,公之自敘云爾。蓋公與師魯於 文雖不同,公為古文則居師魯後也。如《五代史》,公嘗 與師魯約分撰,故公謫夷陵日,貽師魯書曰:「開正以 來,始似無事。始舊更前歲所作《十國志》,蓋是進本,務 要卷多。今若便為正史,盡合刪削,存其大者。細小之 事,雖有可紀,非干大體,自可存之。小說,不足以累正 史。」數日撿舊本,因盡刪去矣,十亦去其三四。師魯所 撰,在京師時不曾細看,路中細讀乃大好。師魯素以 史筆自負,果然河東一傳大妙,修本所取法於此傳, 亦有繁簡未中者,願師魯刪之則盡善也。正史更不 分五史,通為紀傳。今欲將《梁紀》并漢、周,修且試撰,以 唐、晉師魯為之,如前歲之議。其他列傳約略,且將逐 代功臣,隨紀各自撰傳,待續次盡將五代列傳姓名 寫出,分為三,分手作傳,不知如此於師魯如何?吾輩 棄於時,聊欲因此粗「伸其志,少希後世之名。如修者, 幸與師魯相依,若成此書,亦是榮事。今特告朱公,遣 此介奉咨,希一報如何便各下手,只候任進歸,便令 齎《國志》草本去次」云云。其後師魯死,無子。今歐陽公 《五代史》頒之學官,盛行於世,內果有師魯之文乎?抑 歐陽公盡為之也?歐陽公誌師魯墓,論其文曰:「簡而 有法。」公曰:「在孔子六經中,唯《春秋》可當。」則歐陽於師 魯不薄矣。崇寧間,改修《神宗正史,歐陽公傳》乃云:「同 時有尹洙者,亦為古文」,然洙之才不足以望修云。蓋 史官皆晚學小生,不知前輩文字淵源自有次第也。

邵博聞見後錄

《文章引用之誤》

蔡邕以「致遠恐泥」為孔子之言,李固以「其進銳者其 退速」為《老子》之言。杜甫以東方朔割肉為社日,以褒 妲為夏商,皆引用之誤。

《史傳用字之誤》

《前漢敘傳》「外博四荒」,按《書》「外薄四海」,「博」字為誤。《魏高 堂隆傳》「是用大簡」,按《詩》「是用大諫」,「簡」字為誤。《後漢書 方術傳》「懷協道藝」,當作「挾」字。《胡廣傳》「議者剝異」,當作 「駮」字。《朱浮傳》「保宥生人」,當作「祐」字。《王允孚藥求死》,當 作「茹」字。「史官失於是正」,類此者不一。

《史漢優劣》

司馬遷「敘《三千年》事」,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八 十萬言。晉張輔用此論優劣云。

《蘇文出於檀弓》

子由云:「子瞻讀書,有與人言者,有不與人言者,不與 人言者,與轍言之,而謂轍知之。」世稱蘇氏之文出於 《檀弓》,不誣矣。

《文貴無病》

柳子厚云:「以淮、濟之清,有玷焉若秋毫,固不為病。然 而萬一離婁子眇然睨之,不若無者之快也。」予謂惟 文章英發前無古人者,益當兼佩斯言矣。

《作文非有意》

東坡《江行唱和集序》云:「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 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山川之有雲,草木之有實,充 滿勃鬱而見於外,雖欲無有,其可得耶?故予為文至 多,未嘗敢有作之之意。」時東坡年方冠,尚未第,其有 發於文章已如此。故黃門論曰:「公之於文,得之於天 也。」

《作文勿模擬》

歐陽公謂曾子固云:「王介甫之文,更令開廓,勿造語 及模擬前人。」又云:「孟、韓文雖高,不必似之也。」謂梅聖 俞云:「讀蘇軾之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 出一頭地也。」又曰:「軾所言樂,乃修所深得者爾,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