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1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蒙木已拱矣,何知師行?百里 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殽之巖唫 之下,我將尸女』。於是師行,百里子與蹇叔子隨其子 而哭之。秦伯怒曰:『何為哭吾師也』?二子曰:『非敢哭師 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則我死矣』』。」其書邾事?《左 氏》曰:「邾文公元妃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菑。文 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晉。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 百乘納之。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宣子曰:『辭順而弗 從,不祥』。乃還。」《公羊》曰:「晉卻缺帥師,革車八百乘,以納 捷菑」于邾婁,力沛然若有餘而納之。邾婁人辭曰:「捷 菑,晉出也;貜且,齊出也。子以其指,則捷菑也。四貜且 也。六子以大國壓之,則未知齊、晉孰有之也。貴則皆 貴矣。雖然,貜且也長。」卻缺曰:「非吾力不能納也,義實 不爾克也。」引師而去之。《穀梁》曰:「長轂五百乘,綿地千 里,過宋、鄭、滕、薛,敻入千乘之國,欲變人之」主,至城下 然後知,何知之晚也?捷菑,晉出也;貜且,齊出也;貜且, 正也;捷菑,不正也。予謂秦之事,《穀梁》紆餘有味。邾之 事,《左氏》語簡而切,欲為文記事者,當以是觀之。

《二疏贊》

作議論文學,須考引事實無差忒,乃可傳信後世。東 坡先生作《二疏圖贊》云:「孝宣中興,以法馭人,殺蓋韓 楊,蓋三良臣。先生憐之,振袂脫屣,使知區區,不足驕 士。」其立意超卓如此。然以其時考之,元康三年二疏 去位,後二年蓋寬饒誅,又二年韓延壽誅,又三年楊 惲誅。方二疏去時,三人皆亡恙。蓋先生文如傾河,不 復效常人尋閱質究也。

《韓退之》

《舊唐史韓退之傳》初言:「愈常以為魏、晉已還,為文者 多拘偶對,而經誥之指歸不復振起。故所為文,抒意 立言,自成一家新語,後學之士,取為師法。當時作者 甚眾,無以過之,故世稱韓文,而又云『時有恃才肆意』」, 亦盭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為羅池神,而愈 撰碑以實之;李賀父名晉,不應進士,而愈為賀作《諱 辯令》,舉進士。又為《毛穎傳》,譏戲不近人情。此文章之 甚紕繆者。撰《順宗實錄》,繁簡不當,敘事拙於取捨,頗 為當代所非。裴晉公有寄李翱書曰:「昌黎韓愈,僕知 之舊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聞諸儕類云:恃其絕足, 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為戲,可矣乎?今之不 及之者,當大為防焉爾。舊史謂愈為紕繆,固不足責, 晉公亦有是言,何哉?考公作此書時,名位猶未達。其 末云:「昨弟來,欲度及時干進。度昔歲取名,不敢自高, 今孤煢若此,遊宦謂何?是不能復從故人之所勉耳。 但寘力田園,苟過朝夕而已。」然則公出征淮西,請愈 為行軍司馬,又令作碑,蓋在此。累年之後,相知已深, 非復前此也。

《左氏書事》

《左傳》書晉惠公背秦穆公事曰:「晉侯之入也,秦穆姬 屬賈君焉,且曰『盡納群公子。晉侯烝於賈君,又不納 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 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 解梁城,既而不與。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 秦伯伐晉』。」觀此一節,正如獄吏治囚,蔽罪議法,而皋 陶聽之,何所伏竄,不待韓原之戰,其曲直勝負之形 見矣。晉厲公絕秦,數其五罪,書詞鏗訇,極文章鼓吹 之妙,然其實皆誣秦。故《傳》又《書》云:「秦桓公既與晉厲 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晉。」杜元凱 注云:「據此三事以正秦罪。」《左氏》於文反復低昂,無所 不究其至。觀秦晉爭戰二事,可窺一斑矣。

《孟子書百里奚》

柳子厚《復杜溫夫書》云:「生用助字,不當律令。所謂乎、 歟、耶、哉、夫也者,疑辭也;矣、耳、焉也者,決辭也。今生則 一之,宜考前聞。人所使用,與吾言類且異,精思之則 益也。」予讀《孟子》百里奚一章曰:「曾不知以食牛干秦 繆公之為汙也,可謂智乎?不可諫而不諫,可謂不智 乎?知虞公之將亡而先去之,不可謂不智也?時舉於」 秦,知繆公之可與有行也,而相之,可謂不智乎?味其 所用助字,開闔變化,使人之意飛動,此難以為溫夫 輩言也。

《論韓公文》

劉夢得、李習之、皇甫持正、李漢皆稱誦韓公之文,各 極其勢。劉之語云:「高山無窮,太華削成,人文無窮,夫 子挺生。鸞鳳一鳴,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視寰海。權 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餘年,聲名塞天。」習之云:「建武 以還,文卑質喪,氣萎體敗,剽剝不讓。撥去其華,得其 本根,包劉越嬴,並武同殷,《六經》之風,絕而復新。學者 有歸,大變於文。」又云:「公每以為自揚雄之後,作者不 出。其所為文,未嘗效前人之言,而固與之並。後進之 士,有志於古文者,莫不視以為法。」皇甫云:「先生之作, 無圓無方,主是歸工。抉經之心,執聖之權,尚友作者, 跂邪觝異,以扶孔子,存皇之極。茹古涵今,有無端涯。 鯨鏗春麗,驚耀天下。栗密窈眇,章妥句適,精能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