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1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得處。明允多自《戰國策》中來,視子厚為不純。子瞻 亦祖其家學,氣焰赫奕,人多慕之,然少純正。要之,自 六經來,則源深而流長,人但見其正大溫粹,不知其 所養者有本也。此最當謹所習之始,若不謹,則末可」 知。本既立,必學問充就,而後識見造詣。凡見之議論 言語者,皆正大純粹,如冠冕佩玉入宗廟之中,人自 起敬。學力既到,體製亦不可不知。如記贊銘頌序跋, 各有其體。不知其體,則喻人無容儀,雖有實行,識者 幾人哉!體製既熟,一篇之中,起頭結尾,繳換曲折,反 覆難應,關鎖血脈,其妙不可以言盡,要須自得於古 人。

《文須去冗》

《緯文瑣語》云:「篇中不可有冗章,章中不可有冗句,句 中不可有冗字,亦不可有齟齬處。 為文當要轉常 為奇,回俗入雅,縱橫出沒,圓融無滯,乃可與言達。」

《作文之法》

《文章精義》云:「作文須要血脈貫串,造語用事妥帖,前 世號能文者,無不知此。文字須要數行整齊處,數行 不整齊處,意對處,文卻不必對文,不對處意著對。 學文切不可學怪句,且須明白正大,務要十句百句 只作一句,貫串意脈說得通處,儘管說去,說得反覆, 竭處自住,所謂『行乎其所當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也』。」

《文章》「不難於巧而難於拙,不難於曲而難於直,不難 於細而難於粗,不難於華而難於質。」

《作議論文》

作議論文字,須考引事實無差忒,乃可傳信後世。東 坡作《二疏贊》云:「孝宣中興,以法馭人,殺蓋韓、楊,蓋三 良臣。先生憐之,振袂脫屣,使知區區,不足驕士。」其立 意超卓如此。然以其時考之,元康三年二疏去位,後 二年蓋寬饒誅,又三年韓延壽誅,又三年楊惲誅。方 二疏去時,三人無恙。

《小心放膽》

謝疊山云:「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心小,由粗入細,由 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宕入純粹。」

《作文褒貶》

聖人立言,與庸眾人異。貶一人不必多言,只一字一 句貶之,其辱不可當;褒一人不必多言,只一字一句 褒之,其榮不可當。孔子褒管仲只四句,「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孟子學孔 子者也,褒百里奚只三句「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可 傳於後世,不賢而能之乎?」韓文公學孔孟者也,褒孟 子初只兩句,然賴其言,而今學者尚知宗孔氏,崇仁 義,貴王賤伯而已,終只兩句,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 而言侏離矣,與孔子褒管仲之語同。 歐陽公作《蘇 老泉墓誌》云:「眉山在西南數千里外,公父子一日隱 然名動京師,而蘇之文章遂擅天下。」亦得此法。

《東坡文從老泉來》

東坡作《史評》,必有一段萬世不可磨滅之理,使吾身 生其人之時,居其人之位,遇其人之事,當如何處置? 妙法從老泉傳來。

《文字抑揚之法》

凡作文,議論好事,須要一段歹說;議論一段不好事, 須要一段好說。文勢亦圓活,義理亦精微,意味亦悠 長。

《文以傳道》

黃《小畜》云:文以傳道,古聖人不得已而為之。謂欲句 之難通,義之難曉,必不然矣。《詩》三百篇,皆可以播管 絃,薦宗廟。《書》者,二帝三王之世之文也。文之古無出 於此,則曰「惠迪吉,從逆凶」,又曰「德日新,萬邦惟懷,志 自滿,九族乃離。」在禮儒行,夫子之文也,則曰「衣冠中, 動作謹。」在《易》,則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日月運行,一」 寒一暑,夫豈句之難通,義之難曉耶?今為文而舍《六 經》,又何法哉?若第取《書》之「弔由、《靈》」,《易》之朋盍簪者,法 其語而謂之古,是豈謂之古文哉?

《文要曲折》

《元遺山》云:「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頭布袋。然曲折 太多,則語意繁碎,整理不下,反不若直頭布袋之為 愈也。」

《文章簡要》

文則云:「文有以繁為貴者,若《檀弓》石祁子沐浴佩玉」, 《莊子》「『之大塊噫氣』,用『者』字。《韓子送孟東野序》用『鳴』字。 《上宰相書》『至今稱周公之德』,其下又有『不衰』二字。凡 此類,則以繁為貴。又有以簡為貴者,若《舜典》『至於中 岳如岱』」,《禮》「西岳如初」,《史記》「事在某人傳,凡此類,則又 以簡為貴也。但繁而不厭其多,簡而不遺其意,乃為」 善矣。

《詩文助辭》

文有助辭,猶禮之有儐,樂之有相也。禮無儐則不行, 樂無相則不諧,文無助則不順。《檀弓》曰:「勿之有悔焉 耳矣」,《孟子》曰:「寡人盡心焉耳矣。」《檀弓》曰:「我弔也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