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2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聽,登聖意,屏群小之曲說,述《五經》之正義,略雷同之 俗語,詳通人之雅謀。又臣聞安平則尊道術之士,有 難則貴介冑之臣。今聖朝興復,祖統為人臣主,而四 方盜賊未盡歸伏者,此權謀未得也。臣譚伏觀陛下 用兵,諸所降下,既無重賞以相恩誘,或至虜掠奪其 財物,是以兵長渠率,各生狐疑,黨輩連結,歲月不解。 古人有言曰:「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陛下誠能輕爵重賞,與士共之,則何招而不至!何說 而不釋?何向而不開?何征而不剋?如此則能以狹為 廣,以遲為速,亡者復存,失者復得矣。」帝省奏,愈不悅。 其後有詔會議靈臺所處,帝謂譚曰:「吾欲讖決之,何 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帝問其故,譚復極言讖 之非經,帝大怒曰:「桓譚非聖無法」,將下斬之。譚叩頭 流血,良久乃得解。出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樂,道病 卒,時年七十餘。初,譚著書言當世行事二十九篇,號 曰《新論》,上書獻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肅宗使 班固續成之。所著賦、誄、書、奏凡二十六篇。元和中,肅 宗行東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譚冢,鄉里以為榮。

《新論》一曰:本造,二王霸,三求輔,四言體,五見微,六譴非,七啟寤,八袪蔽,九正經,十識通,十一離事,十二道賦,十三辨惑,十四述策,十五閔友,十六琴道。本造、《閔友》《琴道》各一篇,餘並有上下。《東觀記》曰:「光武讀之,敕言卷大,令皆別為上下,凡二十九篇。」

馮衍

按《後漢書》本傳:「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祖野王, 元帝時為大鴻臚。衍幼有奇才,年九歲能誦詩,至二 十而博通群書。王莽時,諸公多薦舉之者,衍辭不肯 仕。時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將軍廉丹討伐山東,丹辟 衍為掾,與俱至定陶。莽追詔丹曰:『倉廩盡矣,府庫空 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將軍受國重任,不捐身于中 野,無以報恩塞責』。」丹惶恐,夜召衍,以書示之。衍因說 丹曰:「衍聞順而成者,道之所大也;逆而功者,權之所 貴也。是故期於有成,不問所由;論於大體,不守小節。 昔逢丑父伏軾而使其君取飲,稱於諸侯;鄭祭仲立 突而出忽,終得復位,美於《春秋》。蓋以死易生,以存易 亡,君子之道也;詭於眾意,寧國存身」,賢智之慮也。故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 利。」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軍殘眾,無補於主,身 死之日,負義於時,智者不為,勇者不行。且衍聞之,得 時無怠。張良以五世相韓,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勇冠 乎賁育,名高乎泰山。將軍之先,為漢信臣,新室之興, 英俊不附。今海內潰亂,人懷漢德,甚於詩人思召公 也。愛其甘棠,而況子孫乎!人所歌舞,天必從之。方今 為將軍計,莫若屯據大郡,鎮撫吏士,砥礪其節,百里 之內,牛酒日賜,納雄桀之士,詢忠智之謀,要將來之 心,待從橫之變,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 於無窮,功烈著於不滅。何與軍覆於中原,身膏於草 野,功「敗名喪,恥及先祖哉!聖人轉禍而為福,智士因 敗而為功。願明公深計而無與俗同。」丹不能從,進入 雎陽,復說丹曰:「蓋聞明者見於無形,智者慮於未萌, 況其昭晢者乎?凡患生於所忽,禍發於細微,敗不可 悔,時不可失。」公孫鞅曰:「有高人之行,負非於世;有獨 見之慮,見贅於人。故信庸庸之論,破金石之策,襲當 世之操,失高明之德。夫決者,智之君也;疑者,事之役 也。時不重至,公勿再計。」丹不聽,遂進及無鹽,與赤眉 戰死,衍乃亡命河東。更始二年,遣尚書僕射鮑永行 大將軍事,安集北方,衍因以計說永曰:「衍聞明君不 惡切愨之言,以測幽冥之論;忠臣不顧爭引之患,以 達萬機之變。是故君臣兩興,功名兼立,銘勒金石」,令 聞不忘。今衍幸逢寬明之日,將值危言之時,豈敢拱 默避罪,而不竭其誠哉!伏念天下離王莽之害久矣。 始自東郡之師,繼以西海之役,巴、蜀沒於南夷,緣邊 破於北狄,遠征萬里,暴兵累年,禍拏未解,兵連不息, 刑法彌深,賦斂愈重。眾彊之黨,橫擊於外,百僚之臣, 貪殘於內,元元無聊,飢寒並臻,父子流亡,夫婦離散, 廬落丘墟,田疇蕪穢,疾疫大興,災異蜂起。於是江湖 之上,海岱之濱,風騰波涌,更相駘藉,四垂之人,肝腦 塗地,死亡之數,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 僮婦,咸懷怨怒。皇帝以聖德靈威,龍興鳳舉,率宛葉 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武關,破百萬之陳, 摧九虎之軍,雷震四海,席捲天下,攘除禍亂,誅滅無 道,一期之間,海內大定。繼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絕 業,社稷復存,炎精更輝,德冠往初,功無與二。天下自 以去亡新,就聖漢,當蒙其福而賴其願,樹恩布德,《易》 以周洽,其猶順驚風而飛鴻毛也。然而諸將虜掠,逆 倫絕理,殺人父子,妻人婦女,燔「其室屋,略其財產,飢 者毛食,寒者裸跣,冤結失望,無所歸命。今大將軍以 明淑之德,秉大使之權,統三軍之政,存撫并州之人, 惠愛之誠,加乎百姓,高世之聲,聞乎群士,故其延頸 企踵而望者,非特一人也。且大將軍之事,豈得珪璧 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將定國家之大業,成天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