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5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款附,萬里歸仁,必退思進省,凝神動慮,恐妄勞中國, 以事遠方,不藉萬古之英聲,以存一時之茂實。心切 憂勞,跡絕遊幸,每旦視朝,聽受無倦,智「周於萬物,道 濟於天下。罷朝之後,引進名臣,討論是非,備盡肝膈, 唯及政事,更無異辭。纔及日昃,命才學之士,賜以清 閑,高談典籍,雜以文詠,間以元言,乙夜忘疲,中宵不 寐。此之四道,獨邁往初,斯實生民以來一人而已。弘 茲風化,昭示四方,信可以期月之間,彌綸天壤。而淳 粹尚阻,浮詭未移,此由習之永久,難以卒變。請待斲 雕成朴,以質代文,刑措之教一行,登封之禮云畢。然 後定疆理之制,議山河之賞,未為晚焉。《易》稱『天地盈 虛,與時消息』,況於人乎?美哉斯言也!」太宗竟從其議。 四年,授太子右庶子。五年,與左庶子于志寧、中允孔 穎達、舍人陸敦信侍講於弘教殿。時太子頗留意典 墳,然閑燕之後,嬉戲過度,百藥作《贊道賦》以諷焉,辭 多不載。太宗見而遣使謂百藥曰:「朕於皇太子處見 卿所獻賦,悉述古來儲貳事,以誡太子,甚是典要。朕 選卿以輔弼太子,正為此事,大稱所委,但須善始令 終耳。」因賜綵物五百段,然太子卒不悟而廢。十年,以 撰《齊史》成,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賜物四百段。 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以撰《五禮》及《律令》成,進爵為子。

李安期

按《唐書李百藥傳》:百藥子安期,亦七歲屬文。父貶桂 州,遇盜,將加以刃,安期跪泣請代,盜哀釋之。貞觀初, 為符璽郎,累除主客員外郎。高宗即位,遷中書舍人、 司列少常伯,數預決國事,帝屢責侍臣以不能進賢, 眾不敢對。安期進曰:「邑十室且有忠信,天下至廣,不 為無賢。比見公卿有所薦進,皆劾為朋黨,滯抑者未 伸,而主薦者已訾,所以人人爭噤默以避囂謗。若陛 下忘其親讎,曠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讒毀路,其誰敢 不竭忠以聞上乎!」帝納之。尋檢校東臺侍郎、同東西 臺三品。出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卒,諡曰烈。自德林 至安期,三世掌制誥。孫羲仲,又為中書舍人。

姚思廉

按《唐書》本傳,「思廉本名簡,以字行,陳吏部尚書察之 子。陳亡,察自吳興遷京兆,遂為萬年人。思廉少受《漢 書》於察,盡傳其業。寡嗜欲,惟一於學,未嘗問家人生 貲,仕陳會稽王主薄,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事,以父喪 免。服除,補河間郡司法書佐。初,察在陳,嘗修梁、陳二 史,未就死,以屬思廉,故思廉表父遺言,有詔聽續。煬」 帝又詔與起居舍人崔祖濬修《區㝢圖志》。遷代王侍 讀。高祖定京師,府僚皆奔亡,獨思廉侍。王兵將升殿, 思廉厲聲曰:「唐公起義,本安王室,若等不宜無禮於 王。」眾眙卻,布列階下。帝義之,聽扶王至順陽閤,泣辭 去。觀者歎曰:「仁者有勇,謂此人乎!」俄授秦王府文學。 王討徐圓朗,嘗語隋事,慨然歎曰:「姚思廉蒙素刃以 明大節,古所難者。」時思廉在洛陽,遣使遺物三百段, 致書曰:「景想節義,故有是。」贈王為皇太子,遷洗馬。即 位,改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詔與魏徵共撰《梁》《陳書》,思 廉采謝炅、顧野王等諸家言,推究綜括,為梁、陳二家 史,以卒父業。賜雜綵五百段,加通直散騎常侍。以藩 邸恩,凡政事得失,許密以聞,思廉亦展盡無所諱。帝 幸九成宮,思廉以為離宮遊幸是秦皇、漢武事,非堯、 舜、禹、湯所為。帝諭曰:「朕嘗苦氣疾,熱即頓劇,豈為遊 賞者乎?」賜帛五十匹,拜散騎常侍、豐城縣男。卒,贈太 常卿,諡曰康,陪葬昭陵。孫璹。

李守素

按《唐書》本傳:守素者,趙州人。王世充平,召署天策府 倉曹參軍。通氏姓學,世號肉譜。虞世南與論人物,始 言江在山東,尚相酬對,至北地,則笑而不答,歎曰:「肉 譜定可畏。」許敬宗曰:「倉曹此名,豈雅目邪?宜有以更 之。」世南曰:「昔任彥昇通經,時稱五經笥,今以倉曹為 《人物志》,可乎?」時渭州刺史李淹亦明譜學,守素所論, 惟淹能抗之。

張蘊古

按《舊唐書文苑傳》:「張蘊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聰敏,博 涉書傳,善綴文,能背碑覆局,尤曉時務,為州閭所稱。 自幽州總管府記室直中書省。太宗初即位,上《大寶 箴》以諷,其詞曰:『今來古往,俯察仰觀。惟辟作福,為君 實難。宅普天之下,處王公之上,任土貢其所求,具僚 和其所唱。是故兢懼之心日㢮,邪僻之情轉放。豈知』」 事起乎所忽,福生乎無妄。固以聖人受命,拯溺亨屯, 歸過於己,推恩於民,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故以 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禮以禁其奢,樂以防 其佚,左言而右事,出警而入蹕,四時同其慘舒,三光 同其得失。故身為之度,而聲為之律。勿謂無知,居高 聽卑,勿謂何害,積小成大,樂不可極。「極樂生哀;欲不 可縱,縱欲成災。壯九重於內,所居不過容膝;彼昏不 知,瑤其臺而瓊其室;羅八珍於前,所食不過適口。唯 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勿內荒於色,勿外荒於禽。 勿貴難得之貨,勿聽亡國之音。內荒伐人情,外荒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