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3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含王字者,日中有王字也。

《抱朴子·譏惑》篇:「吳之善書,則有皇象、劉纂、岑伯然、朱 季平,皆一代之絕手。如中州有鍾元常、胡孔明、張芝、 索靖,各一邦之妙,並用古體,俱足周事。」余謂廢已習 之法,更勤苦以學中國之書,尚可不須也。

《韓昌黎集·科斗書後記》云:「貞元中,愈事董丞相幕府, 於汴州,識開封令服之者,陽冰子,授予以其家科斗 《孝經》、漢衛宏官書兩部,愈寶蓄之而不暇學。後來京 師,識歸公,歸公好古書,能通之,因進其所有書。元和 來,愈思凡為文辭,宜略識字,因從歸公乞觀二部書, 得之,留月餘,張籍令進士賀拔恕寫以留愈,蓋得其」 十四五而歸。其書歸氏。

《因話錄》「伏羲畫八卦,造書契」,安知後世有假鬻文字 以市道欺誑時俗之弊?

《續博物志》:「自秦同書文,丞相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 高作,《爰歷篇》太史敬作,《博學篇》文園令相如作,《凡將 篇》黃門令游作,《急就篇》,皆書文之林苑,欲識字者,不 可不知。」惜哉!凡將已上,不可復見,《急就章》存焉,西京 文氣亦可見矣。顏籀注此書嘗得《皇象》《鍾繇》《衛夫人》 《王會稽》等篇,世所傳唯張芝、索靖二家為真。章艸書 芝,有「鳳爵」、《鴻鵠》等數行,靖所書乃三之二,自「母繜」而 下闕七百五十字。

前輩云:「於字必字無艸書。」

《倭辰余》國,或橫書、或左書、或結繩、或鍥木。唯《高麗》摹 寫穎法取正「中華。」

倉頡本鳥跡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有六義。秦用篆 文燒書,古文遂絕。或曰,大篆出周宣王史籀,小篆出 秦李斯及胡母敬。又曰:古隸之書起於秦,省篆為隸, 以便文,行劇務。以明隸者,篆之捷也。或曰:程邈於雲 陽增損。或云:臨淄人發古塚得桐棺,前和外隱為隸 字,言齊太公世孫胡公之棺,唯三字是古隸。證知隸 自古非始于秦。或曰:「秦人王次仲變倉頡舊文為今 隸文,始皇奇而召之,三徵不至,秦檻車徵之,次仲化 為大鳥飛去,落三翮于山,山有大翮小翮之名。」 《宋景文公筆記》:「唐明皇始以楷隸易《尚書》古文。」今儒 者不識古文,自唐開元始。

學者不讀《說文》,余以為非是。古者有六書,安得不習? 《春秋》止戈為武,反正為乏。亥二首六身,韓子「八厶為 公」,子夏辨「三豕渡河」,仲尼登泰山見七十二家字皆 不同。聖賢尚爾,何必為固陋哉!

《崇文總目》:「篆隸古文,為體各異。秦漢以來,學者務極 其能,於是有字書之學。」

山堂《群書考索》:「龍文萌糵於伏羲,穗書起軔於炎帝, 則字細繹於陶唐,鍾鼎發揮於夏后,倒薤濬源於務 光,虎書發跡於史佚,此則字之始造者也。李斯形篆, 換高辛仙書之骨;程邈古隸,奪史籀大篆之胎;漢武 之英,析六國英芝之派;衛恆散隸,蔓蔡邕飛白之根, 此則字書之變易者也。題延陵則為大篆,題建章宮」 則為「複篆」,寫《始皇碑》則為「細書」,題秦印璽則為「剖符」, 書,漢家詔板則為「偃波」,《後漢經目》則為「垂鍼」,此則字 書之可驗者也。

《夢溪筆談》:「古文自變隸,其法已錯亂,後轉為楷字,愈 益訛舛,殆不可考。如言有口為吳,無口為天。」按字書 吳字本從口從矢,非天字也。此固近世謬從楷法言 之。至如兩漢篆文尚未廢,亦有可疑。如漢武帝以隱 語召東方朔云:「先生來來。」解云:「來,來,棗也。」按棗字從 束不從來,此或是後人所傳,非當時語。

六一《居士集》:古之始有文字也,務乎記事,而因物取 類為其象。故《周禮》六藝,有六書之學,其點畫曲直,皆 有其說。揚子曰:「斷木為棋,梡革為鞠,亦皆有法焉」,而 況書乎?今雖隸字已變於古,而變古為隸者,非聖人 不足師法,然其點畫曲直,猶有準則,如母毋彳。之 相近,《易》之則「亂」而不可讀矣。

《東坡詩話》:李太白詩云:「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巖間。」其 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戲謂柳生、李白尚氣,乃自招 不識字,可發大笑。不如韓愈倔強云:「我寧屈曲自世 間,安能隨汝果神仙也。」

《黃山谷文集》:「龍眼道人於市人處得全銅戟,漢制也。 泥金六字,字家不能讀,蟲書妙絕於今。諸家未見此 一種,乃知唐元度、僧夢英皆妄作耳。」

《東觀餘論》:「古文高質而難遽造,若三代鼎彝遺篆是 已;奇字怪巧而差易工,若漢劉棻從揚雄所學,及近 世《夏鄭公集四聲韻》所載是已。今人往往不能辨之, 遂盡以『奇』字為古文焉。」

《老學庵筆記》:「孔安國《尚書序》言:『無《隸古》,定,更以竹簡 寫之,隸為隸書,古為科斗。蓋前一簡作科斗,後一簡 作隸書,釋之以便讀誦。近有善隸者,輒自謂所書為 隸古,可笑也』。」

《汗簡鳥跡科斗,通》謂古文,歷代從俗,斯文患寡,目論 臆斷,可得而聞。太史公曰:「禮失求諸野」,古文猶不愈 於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