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3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史記始皇帝本紀》,不載。按蒙恬《筆經》,尚方大篆,

字皆古體,莫測其文。李斯遂刪其繁冗,取其合宜,參 為小篆。後刻諸名山碑篆玉璽銅人等,斯之下筆,趙 高以下,咸見伏焉。

按許慎《說文序》:「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 古文,其後分為七國,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取史籀大 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大發隸卒,興役 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而古文由此絕 矣。」

按《水經注》:秦始皇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 篆勒銘山嶺,名曰「晝門。」

「按《續文獻通考》,李斯增損大篆,異同籀文,謂之小篆, 亦曰秦篆,世謂之『玉著篆,又謂之八分小篆。蓋比籀 文十存其八』。」云。圻按:「小篆之體又復有八:曰鼎、小篆, 曰薤葉,曰垂露,曰懸針,曰纓絡,曰柳葉,曰剪刀,曰外 國胡書。古文可謂上古,大篆謂中古,小篆謂下古。 又按《續通考》,程邈增減大篆,去其繁複,為隸人佐書, 故」名隸書。又曰:佐書,秦之權量所刻是也。不為體勢, 與漢款識篆文相類,非有挑法之隸也。

武帝作靈芝書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韋續《墨藪》,漢武代有靈 芝三莖生於殿前,遂歌芝房之曲,因述為靈芝書,又 名芝英。 又按《墨藪》,武帝有鼎小篆,汾陰得鼎而作 也。

平帝元始 年徵天下通小學者各記字庭中揚雄取作訓纂篇

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按《藝文志》:「元始中,徵天下 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 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 八十九章。臣復續揚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三章,無『復』」 字。六藝群書所載略備矣。《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 宣帝時,徵齊人能正讀者,張敞從受之。傳至外孫之 子杜林,為作《訓故》并列焉。《訓纂》一篇,揚雄作《別字》十 三篇.,杜林《蒼頡訓纂》一篇,《蒼頡傳》一篇,杜林《蒼頡故》 一篇.。 按《揚雄傳》,「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人也。年四十 餘,遊京師秦賦,除為郎,給事黃門。及王莽篡位,轉為 大夫。時校書天祿閣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有好事 者載酒肴從游學。」

元始 年,安漢公王莽復定《六書》之制,又改「疊」字為 三田。

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按許慎《說文序》,「亡新居攝, 使大司空甄豐等校定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 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二曰奇字,三曰篆書, 四曰佐書,五曰繆篆,六曰《鳥蟲》。」

按:《續文獻通考》:「王莽以疊字三日太盛,改為三田。」

後漢

光武帝建武十七年馬援奏請郡國印章宜薦通曉古文字者從之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馬援傳》,「光武建武 十七年,璽書拜援伏波將軍。」

援上書曰:「臣所假伏波將軍印書,『伏』字犬外嚮;城皋令印,皋字為『白下羊,承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縣長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為信也。所宜齊同,薦曉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正郡國印章。奏可。

章帝始作章草書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法書要錄》,章草本漢 章帝書也。今《淳化官帖》有「海鹹、河淡」,其書為後世章 草。宗建初中,杜度善草書,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蹟,詔 使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後世謂之「章草。」

和帝命賈逵修理舊文許慎并撰說文字解及古文孝經並上祕府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按《許慎傳》:「慎少博學,時 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 長,作《說文解字》十四篇。」

按《書史會要》:「賈逵,和帝時修理《蒼頡舊史》。」

按《續文獻通考》:「和帝時,申命賈逵修理舊文。於是許 慎采史籀、李斯、揚雄之書,博訪通人,考之於逵,作《說 文解字》,六藝群書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 草木、鳥獸蟲魚,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 畢載。許慎又學《孝經》孔氏古文說。」《古文》《孝經》者,孝昭 時魯國三老所獻,建武時給事中議論,衛宏所校,皆 口傳,官無其說。許慎復撰具一篇,和帝時與《說文》並 上祕府。

靈帝熹平四年詔諸儒正五經文字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四年春三月,詔諸儒正五 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按《儒林傳序》:「四年詔 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 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焉。」按《蔡邕傳》:「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