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3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七卷目錄

 字學總部彙考七

  元吾丘衍學古編字源七辯

  鄭枃衍極至朴篇 書要篇 造書篇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外域書

  趙撝謙六書論象形論 指事論 會意論 諧聲論 假借論 轉注論

  虞淳熙德園集三十二體金剛經

  王應電同文備考序 書法指要 布字原病 六義圖解

字學典第七卷

字學總部彙考七

《元吾丘衍學古編》

《字源七辨》

一曰科斗書。科斗書者,倉頡觀三才之文及意度,為 之文字之祖,即今之偏傍也。畫文形如水蠱,故曰「科 斗。」

二曰籀文、大篆。籀文者,史籀取倉頡形意配合為之, 大篆是也。史籀所作,故曰《籀文》。

三曰小篆。小篆者,李斯省籀文之法,同天下書者也。 比《籀文》體,十存其八,故謂之「八分小篆。」既有小篆,故 謂籀文為大篆也。

四曰秦隸。秦隸者,程邈以文牘繁多,難於用篆,因減 小篆為便用之法,故不為體勢。若漢款識篆字相近, 非有挑法之隸也。便於佐隸,故曰「隸書。」即是秦權、漢 量上刻字,人多不知,亦謂之篆,誤矣。或謂秦末有隸, 且疑程邈之說,故詳及之。

五曰「八分。」八分者,漢隸之未有《挑法》者也。比秦隸 易識,比隸字則微似篆。若用篆筆作漢隸字,即得之 矣。八分與隸,人多不分,故言其法。

六曰漢隸。漢隸者,蔡邕《石經》及漢人諸碑上字是也。 此體最為後出,皆有挑法,與秦隸同名,其實則異,又 謂之八分。

七曰《款識》。《款識》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不 同文,故形體各異。秦斯小篆,始一其法。近之學者取 款識字為用,一紙之上,齊楚不分,人亦莫曉其謬。今 分作外法,故末置之,不欲亂其源流,使可考其先後 耳。

《鄭枃衍極》

《至朴篇第一》

「至朴散而八卦興,八卦興而書契肇,書契肇而篆籀 滋,飛天八會」已前,不可得而詳也。皇頡以降,凡變五 矣,其人亡,其書存,古今一致,作者十有三人焉。予生 千載之下,每覽昔人殘銘斷碣,未嘗不為之歔欷而 三歎也。在昔結繩之政始分,龍穗之章中輟,於是倉 史氏出,仰觀俯察,以造《六書》,通天地之幽祕,為百王 之憲章,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若稽古大禹, 既平水土,鑄鼎象物,勒銘告成,而功被萬世。三代之 末,周籀蔚有奇秀,篆隸攸祖。孔子採摭舊作,緣飾篆 文。天授其靈,刱物垂則,呂政暴興,天人之道,壞亂極 矣。李斯者適際其時,陶埏偃仰,專名擅作,悉燔舊章, 天下行秦篆矣。程邈亦參定篆文,增衍隸佐,趨時便 宜。蔡邕《鴻都石經》,為古今不刊之典;張芝、鍾繇,咸得 其道。伯英聖於一筆書,元常神妙於銘石。王羲之有 高人之才,一發新韻,晉宋能人,莫敢讎擬。李陽冰生 於中唐,獨蹈孔軌,潛心改作,過於秦、斯。張旭天分高 深,渾然無蹟;顏真卿含弘光大,為書統宗,其氣象足 以儀表衰俗。五代而「宋,奔馳崩潰,靡所底止。蔡襄毅 然獨起,可謂間世豪傑之士也。」嗚呼!書其難哉!文籍 之生久矣,能書者何闊希焉。蓋夫人能書也,吾求其 能於夫人,是以難也。今予得其人而不表章之,使來 者無所取則,以至乎書道之妙,予則有罪也。厥今區 夏同文,奎壁有爛,異能間作,黼黻皇猷,三代以還,莫 此為盛。大比之制已興,保氏之教必立,草茅論著,或 者有取焉爾。

《書要篇第二》

六書之要,其諧聲乎?聲原於虛而妙於物,言者聲之 宣也,書者聲之寄也。飛龍肇音,㵳哉閴乎,其罔聞也。 夾漈山人嘗是正之,有音無文者多矣。皇元圖書,重 啟人文,諧聲之義,實宗乎五。雖古之三皇、龍書、穗書、 雲書諸作,蔑以加諸。猗歟休哉!商之倒薤,周之虎書、 魚書,其象形邪?曰:夷考禽書、龜鸞諸體,不過名物作 也。曰「《孔壁舊書》,皆科斗文字」,佳城之文,獨顯於世。曰 古文雜用籀體,非一於科斗也。蓋古文有填書、麒麟、 鍾鼎,篆有《垂露》《複書》、雜體,隸之《八分》,變而飛白、行、草, 草本隸,隸本篆,篆出於籀籀,始於古文,皆體於自然, 效法天地。然則予何取衷哉?曰漢時遠步晉唐至宋 滋弗逮矣,倉史之跡遠矣,幣刀鼎鬲,世復寡傳。《贊皇》 石刻,其非西周乎?《詛楚》其興於近代乎?石鼓《泰山碑》 暨於兩京遺書舊畫,學者不可不厭觀焉。黃庭謂「非 右軍其誰作耶?」曰:「永僧徐浩輩為之也。」《樂毅論》舊本, 希見於世,宋初王侍書別寫刻之。《洛神賦》亦後人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