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3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參晨之類,則謂之主母以定形。班孟堅、衛巨山謂諧 聲為形聲,失其義也。又有所謂從聲而省者,蓋省文 有聲關於義者,有義關於聲者,如甜之從舌以為義, 舌之所嗜者甘故也。謂恬之從舌,則非矣。蓋從甜省 為聲而關於義故也。如營之從熒,省聲也,以呂為義 以熒為聲故也。謂勞從熒則非矣,蓋從營省為義而 關於聲故也。諧聲之道,既有無不諧之妙,又有纍加 之要。如讀誦之讀,主言以為意。從衒賣。古儥之賣者,諧 其聲也。「賣」則從貝,為意又從順。古睦之。而諧。又 從「菌。」音陸之。而諧纍相加而不厭煩者,此諧聲之 道所以無窮也。余謂主母以定形,因母以主意,而附 他字為子,以調合其聲者,庶幾近之矣。學者儻即是 觸類而推之,則於諧聲乎何有?

《假借論》

夾漈曰:「學者之患,在於識有義之義而不識無義之 義。假借者,無義之義也。假借本非己有,因它所授,故 於己為無義。」又曰:「六書之難明,為假借之難明也。六 書明則六經如指諸掌,假借明則六書如指諸掌。」故 夾漈之《六書,略》於假借一門為甚詳。雖然,猶憾其惑 於轉注之旨,遂有葉音借義不借義之誤。今因其誤 而定之,則假借、轉注之旨,其庶幾矣。夫假借之所以 別者五,而生有三:曰因義之借;曰無義之借;曰因借 之借,是為託生;曰同音並義,不為假借,是為反生;曰 轉注而假借,是為兼生。此五者,假借之所以別也。因 義之借者,初本裁衣之始,而借為凡物之始;狀本犬 之形象,而借為萬物之狀也;無義之借者,「易」本蜥易 之易,而借為變易之易。「財」本貨財,而借為財成之財 也。「因借而借」者,商本商度之商,既借為宮商之商矣, 而又借為商賈之商也。㞢本㞢艸之㞢,既借為出往 之之矣,而又借為語詞之之也。同音並義不為假借 者,「台說」之「台」,即「台我」之台,皆得從口而為意,從㠯而 為聲也。「壬儋」之「壬」,既象治壬之形;「壬娠」之壬,亦象褱 壬之形也。轉注而假借者,如「頃」本頃大之頃,既轉而 為頃刻之頃矣,因頃刻之聲而借為頃畝之頃。「過」本 「過踰」之過,既轉而為「既踰曰過」之過矣,因既踰曰過 之聲而借為過失之過也。《夾漈》又有語詞之借,五音 之借,《三詩》之借,十日十二辰,方言之借之類,此即所 謂無義之借,故不復出。烏乎假借之旨,不明於世,以 至書「然燎之然」,更加「火」,「州渚」之州,復加「水」,「果」字有「艸」, 「須」字有「髟」,如此之類,何可枚舉,尚奚論丁寧之類不 用口,車渠馬瑙之類不須石哉?

《轉注論》

轉注者,展轉其聲而注釋為它字之用者也。有因其 意義而轉者,有但轉其聲而無意義者,有再轉為三 聲用者,有三轉為四聲用者,至於八九轉者亦有之。 其轉之之法,則與《造諧聲》相類。有轉同聲者,有轉旁 聲者,有轉正音者,有轉旁音者,有唯取其書而轉者。 轉注之別有五,曰因義轉注者。惡本善惡之惡,以有 惡也則可惡。去聲下同故轉為「憎惡」之「惡。」「齊」本「齊一」之「齊。」 以其齊也。則如《齊》。與齋通下同故轉為齊。莊之齊。此其類 也。曰無義轉注者。如荷乃蓮荷之荷。而轉為負荷。上聲 下同之《荷雅》。作鴉非本《烏雅》之「雅」,而轉為《風雅》。上聲下同之《雅》, 此其類也。曰:「因轉而轉者,如長本長短之長,則物莫 先焉,故轉為長。」上聲幼之長。上聲長。上聲則有餘故,又轉為 長。去下同「物之長行」,本行止之行,則有蹤跡,故轉為「德 行。」去聲之行。去聲行。去聲則有次敘,故又轉為「行。」《𠛱》之行。 又謂之「行。」行。之行。行。去聲下同「行」之行,此其類 也。此三者謂之乇生。又有二用,曰雙音並義,不為轉 注者,如朋。鳳同《皇》。凰非《之朋》即「鶤朋。」之《朋》文,皆象其飛 形。《杷枋》之杷,補訝切,收麥之器,白加切,又為木名,樂 器之枇杷。續作琵琶皆得從木以定意,從巴皆得諧其聲, 此其類也,是謂反生。又有兼用曰假借而轉注者,來 乃「來牟」之來,既借為「來往」之「來」矣,而又轉為「勞來。」去聲 之來也。風。乃風蟲之風。既借為吹噓之風矣。因轉為 風刺之風。去聲此其類也。又有方音葉音者,不在轉注 例也。如《聯叕》之叕,陟衛切,南方之人則有「株列切」音 「兄弟」之兄,呼庸切,東吳之人則以「呼榮切」之「上下」之 「下」,讀如華夏,押於語韻,則音如戶。《明諒》之「明」,讀如姓 名,押於陽韻,則音如「芒。」忙茫並非凡此之類,不能悉載。吳 棫《韻補協音》,庶矣。「方音」之類,迄今無書,然亦不必書 也。若夫衰有四音,齊有五音,不有六音。有《七音差》, 有八音數,有《九音辟》,十有一音之類,或主意義,或無 意義,然轉聲而無意義者多矣。學者引伸觸類而通 其餘可也。然自許叔重以來,以同意相受,考「老」字為 轉注依聲。「事令長」字為假借之說既興,鄭元以之 而解經,夾漈以之而成略,遂失假借、轉注之本旨。蕭 楚謂一字轉其聲而讀之,是為轉注。及近世程端禮 編《讀書分年日程》,雖有轉注為轉聲、假借為借聲之 說,惜其不能立例确。確非論亦無攸定,余故不得不為 之詳辯也。今夫「老」字從人從毛從「匕」者,人之毛匕而 白,則為老,會意字也。考者,老也,故從「老」省定意;從「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