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3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諧聲字也,初非以「老」字轉而為「考」也。又若《耆》渠伊切 《耇》。古厚切常句切丁念切《孝耋》:批結切六字皆從老,省以 為意。「從旨」,句勿占至以為聲。孝則從子,承父道而為 會意。今夾漈以之入轉注之篇,可乎哉?又若以日月 成《易》,而轉為「明」,以目少作眇,而轉為省,此又不達其 旨之冘也。烏乎?轉注之旨一失,遂至詭㪅妄改。是以 葛稚川加「彡」於「形景」之「景」而作「影」,王逸少從「車」於 《陳之陳》。本作敶而為陣,至若「《日莫》之莫」,㪅加日,《烏雅》之 雅,復作《鴉獻亯》。《亯》。俗作烹飪亯。許庚切《通》之體,皆異匕 箸。作著非箸。俗作著見《依箸》。俗作著之類並殊。要之沾作添非 《𠕎》。之從「艸」,若此者甚眾,皆昧於轉注之指者也。按此

《篇》古字甚多,未悉其詳,止照原本載入。

《虞淳熙德園集》

《三十二體金剛經》

僧窅《三十二體金剛經》,芒書七十二種,華書七十一 種,貝書十一種,節取三十二配三十二分。

《王應電同文備考》

《序》

道也者,文之體;質也;文也者,道之神;用也;六書也者, 文之輈。軸乎?溥之宣教明化,遠之垂後憲前。故曰「王 政之始,經藝之本也。」粵昔大猷之時,氣化純完,文字 闡揚,于是經恆明而政日休。自時厥後,氣化漓而文 字舛,六籍散而治教龐。蓋文字之興衰,實與造化相 為倚伏,故聖者作之,明者述焉,昭代之所隆,而否德 之所略也。自有《書契》以來,倉頡古文,判洪濛而開之 者也。意融而理勝,文約而義該,明如日星,賁如草木, 易而易知,簡而易從矣。歷帝王而降,禮制至周始備, 器法皆古所未有,故字亦多古文之所無,史籀變為 大篆,字學中不可闕焉者也。鍾鼎多出於三代之季, 良庸真贗,不可復別,取二三冊而已。小篆非聖王是 師,以六國之所擅作者,參以己見,畫皆如箸,以便筆 札,《六書》之體於是大壞。至又變而隸、而楷,而草,存者 幾希矣。自是以來,雖或以篆名家,皆子孫於李斯者 也。或宗古文而真妄雜焉,至以私意作為奇巧,或欲 布置以為齊整,夸紕者傳譌以為博,滯陋者執守以 為經,而其義不可復尋矣。今欲釐正之,苟復循末世 支離之跡,與之秤量較計議論,不愈煩,去道不愈遠 哉?故欲究作者之意,必盡解前人之縛,而後可與言 也。夫三才萬物,靡不有形象。形也者,肖其形而識之。

日。月:星。雲:水。火。《山》。石,

此字學之本也。其涉于影響思慮之所及而不可以 形傳也,則以其形而反仄增損,或重疊配合。

反人為,為。《仄山》為。《田為》。增:「木為本,末囗為。」損木為「月為夕」,重從。屾沝疊品。芔茻配。合。為。木為?

于形不類,而意則可通,或配他文成字。

土受昜明曰「場。」 心思成相曰「想。」 凡動虫生為風。禾味入口為「和。」

故曰:「會意」也。天地,氣化也,神而不有,萬物,叢生也,蠢 而無為。裁成天地,曲成萬物,惟人而已。故「酢」萬變, 紛紜百慮,孰非事也?以形以意,合數文而為經綸之 象。

從。又持肉干示,為祭事從。又持弓矢,為射事從。哭亡為事從目加木,為相度之事,

故曰「處事」,謂以人處事。又曰「指事」,謂指人之事,即古 語象事之謂也。書灋有限而物類無窮,字烏能盡之 哉!主一字之形而以他字之聲合之,因其形之同而 知為是類,因其聲之異而知為是物是義。

《雨而從》,路廷林亏之聲,則為露霆霖雩日而從。鄉,厤京之聲,則為「曏曆景」,

故曰「形聲。」

霰之從散,雺之從矛。昨之從「乍」 ,「映」 之從央。

非本聲而諧之,故又曰「諧聲也。」夫聲出于天,或有餘 焉,或不足焉。聲之有餘也一義而各為一聲,不能聲 為之制字也,故以一字而轉為數聲。

正轉平,中轉去,辟君也;轉「僻」 ,譬闢避四聲。「穴」 ,臥器也。轉去聲,又「淫」 、「沈」 、「酖」 三聲。

《轉注》之謂也,聲之不足也,一聲而或兼數義,不能義 為之制字也,故以一字而借為數義。

《風氣》也,借風俗;「夷」 ,「東夷」 也,借「平」 ,又借傷能。「獸也」 ,借才能之;「草」 盛長也,借「往」 ,又借語詞。

假借之謂也。前人之論,雖各有發明,但不無得失。且 《六義》人之所常言也;三母則人之所未講也。故畫母 有十,雖體有萬變,不能違也。字母二百四十,子孫相 仍,至不能生而止;雖字以萬計,不能遺也。聲母二十 八,交錯于字母之中,雖聲以萬計,亦不能外也。自本 而該末,挈之如珠聯網布;泝流而還源,理之如攻玉 捕亡,用甲勾乙,損盈益虧,刊俗而復古,定一而同歸。 故知三母可以制字,明六義可以釋經。六義之未定, 三母之不講,又何《六書》之云?且夫結字有主客,筆勢 有逆順,畫有清濁奇正,體有向背動靜。故天文多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