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史臺,偉姿貌,磊落尚氣,有介節,居官峻厲,名稱甚茂。 好學,工篆、籀、八分。」

《邵必傳》:「必字不疑,舉進士,為上元主簿,國子監立石 經。必善篆隸,召充直講。」

蘇軾詩注:「宿州天慶觀,雍熙中回,道人訪觀主者不 遇,留詩二首於門,其一云:『時傳丹篆千年術,口誦《黃 庭》兩卷經。鶴觀古壇槐影裏,悄無人跡戶長扃』。」乃玉 著篆,往往為人刮去,煎湯治病,而字跡復生。

《徽州府志》:「曹汝弼以經術德義,高蹈州里,攻篇什篆 隸,與林逋、魏野交,自號松羅山人。」

《嵩陽石刻記》:「《中嶽醮告文》,真宗御製,翰林待詔劉太 初奉敕書并篆額,刻於石幢八面,在中嶽廟峻極門 外。」其書有唐人風致。

《墨池編》:邵餗,丹陽人,以篆顯於天聖間。范文正公作 《嚴子陵釣臺記》,請之書曰:「先生篆高出四海,或能枉 神筆於片石」,則嚴子陵之風,復千百年未泯,餗為之 篆,至今為奇觀。

《玉海》:天聖五年十一月,上親篆慈孝寺碑額。寶元元 年作舍人院閣,上親篆其牓曰「紫微閣」以賜之。皇祐 中,賜王曾碑曰「旌賢」,又親篆寇準碑曰「旌忠」,賜碑額 者二十二人。嘉祐中,御書五臺真容院寶章閣牓、御 篆文宣王廟門并殿牌。

《王氏談錄》:公亦習古文小篆,嘗謂古文至少,至許慎 所不載,及不出孔氏書者,悉後人所造,學之少所根 據,小篆源流可究,便於施用。公用筆奇古,慶曆中,士 大夫家墓銘,蓋多公筆也。今上景祐徽號玉冊,宣獻 宋公受詔寫。宋公不習篆,公以代書也。又章郇公受 詔書「相國寶奎殿太宗」、真宗詩額,亦公代之。

《宣和書譜》:「蘇舜欽兄舜元,善篆隸,亦工草字,書名與 舜欽相先後。」

《書史會要》:「楊南仲工篆。嘉祐中,與章友直篆石經於 國子監,甚有法度。」

《墨莊漫錄》:章友直伯益以篆得名,召至京師,翰林院 篆字待詔數人,聞其名,然心未之服。俟其至,俱來見 之,云:「聞先生之藝久矣,願見筆法以為模式。」伯益命 粘紙各數張,作二圖,即令洗墨濡毫,其一縱橫各作 十九畫,成一棋局。其一作十圓圈,成一射帖。其筆之 粗細,間架疏密,無毫髮之失。諸人見之,大驚嘆服,再 拜而去。

《畫史》:「章煎,友直女,工篆書,傳其家學。友直執筆,自高 壁直落至地如引繩,而煎亦能如其父。」

《夢溪筆談》:金陵人胡恢,博物強記,善篆隸,臧否人物。 坐法失官十餘年,潦倒貧困赴選,集於京師。是時韓 魏公當國,恢獻小詩自達,其一聯曰:「建業關山千里 遠,長安風雪一家寒。」魏公深憐之,令篆太學石經,因 此得復官,任華州推官而卒。

《六一居士年譜》:嘉祐八年,奉敕篆「受命寶。」治平三年, 奉敕篆「皇帝尊號之寶。」

《玉海》:治平元年,英宗召輔臣觀御篆孝嚴殿額於迎 陽門,又篆《賈昌朝碑》,又書「四民安康」字,賜司馬光。 《書史會要》:王珦,明州鄞縣人,熙寧間上篆書《證宗要 略》三卷,命為御書院祗候。

《宣和書譜》:「皇叔益端獻王,英宗第四子也。留意翰墨, 飛白篆籀皆造其妙。嘗效唐元度夢英作篆籀十八 體,又復出眾體之外作八體,學者多宗之。」

玉冊文,南嶽鎮南門有篆書「南岳」二字,轉運判官文 勛篆,雄偉勁淨,為世所珍。

《宋史黃伯思傳》:「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 秦、漢彝器款識,研究字畫體製,悉能辨正是非,道其 本末,遂以古文名家。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絕 妙。」

《李公麟傳》:「公麟長於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 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

《湖山勝概》:「臨安龍泓洞」有蔣之奇篆字。

《聞見前錄》:長安百姓常安民,以鐫字為業,多收隋唐 銘志墨本,亦能篆。崇寧初,蔡京、蔡卞為元祐姦黨,籍 刻石立於文德殿門。又於天下州治廳事召安民刊 字,安民辭曰:「乞不刻安民鐫字於碑,恐後世并以為 罪。」

《金石文字記》:「靈巖寺石刻,有大觀三年住持仁欽篆 書心經。」

《書史會要》:「徐琰工篆書。宣和初,嘗書『劍南西川』四大 字,字身長五尺,雄偉可喜。」

張察,字通之,成都人。嘗帥鼎州,以篆名。今成都題榜, 往往察之筆也。

徐滋,字元象,吳興人。從張有習篆,得其法。

宋杞張有高第弟子,於篆極精。

《游宦紀聞》:永福縣之東南八十里,羅漢寺之仙巖,有 篆書十,形體奇怪,環布巖石,不著姓名,人所未識,號 曰仙篆。歐陽公永叔嘗得之,喜其無鑴刻之跡,如指 畫成文,欲以番裔金書字圖號譯之,未暇也。蔡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