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脈均勻,拳心須虛,虛則轉側圓順。腕須挺起,黏紙則 輕重失準。把筆淺深,在去紙遠近。遠則浮泛虛薄,近 則搵鋒體重。

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跡浮而稜斂,有若自然。紙 剛則用軟筆,策掠按拂,制在一鋒。紙柔用硬筆,袞努 鉤磔,順成在指。純剛如以錐畫石,純柔如以泥洗泥, 既不圓暢,神格亡矣。書石及壁,同紙剛例,蓋相得也。

《林韞撥鐙四字法》

推 拖 撚 拽。

序曰:「韞,咸通末為州刑掾。時廬陵盧肇罷南浦太守, 歸宜春。公之文翰,故海內知名。韞竊慕小學,因師於 盧公子弟。安期歲餘,盧公忽相謂曰:『子學吾書,但求 其力爾』。殊不知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 虛掌實指,指不入掌,東西上下,何所閡焉?常人云:『永 字八法,乃點畫爾,拘於一字,何異守株。《翰林禁經》云: 『筆貴饒左,書尚遲澀』』。」此君臣之道也。大凡點畫,不拘 拘長短遠近,但無遏其勢,俾令筋骨相連,意在筆前, 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此畫爾,非書也。吾 昔授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今將授子,子勿妄傳, 推拖撚拽是也。訣盡於此,子其旨而味乎韞?加以久 罹戎事,筆墨多亡,終不能窮其妙,亦「猶古之有得不 死術者,人將從學焉。未至得術者,物故歎恨不極。」人 或議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客曰:「昔有善算 術者,臨終傳於子,終不能曉,乃傳於人。他人盡其妙, 彼何妨得而不能演哉?愚雖受盧公之命,既不能自 益其要妙,敢恡復傳於智者 鐙?馬鐙也。」蓋以筆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員活易轉動。 筆既皆直,則虎口閒空,員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 易轉運。手執筆管,亦欲其淺,則易於撥動矣。

《南唐後主李煜書述》

「壯歲書亦壯」,猶嫖姚十八從軍,初擁千騎,憑陵沙漠, 而目無全鹵。又如夏雲奇峰,畏日烈景,縱橫,炎炎不 可向邇,其任勢也如此。「老來書亦老」,如諸葛亮董戎、 朱叡接敵,舉板輿自隨,以白羽麾軍,不見其風骨,而 豪素相適,筆無全鋒。噫壯老不同,功用則異,唯所能 者可與言之。《書》有七字法,謂之「撥鐙。」自衛夫人并鍾、 王傳授於歐、顏、褚、陸等,流於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 者。孤以幸會,得受誨於先生。奇哉是書也。非天賦其 性,口受要訣,然後研功覃思,則不能窮其奧妙,安得 不祕而寶之?所謂「法」者,「擫壓鉤揭、抵拒導送」是也。此 字今有顏公真卿墨蹟尚存於世。余恐將來學者無 所聞焉,故聊記之。

擫者,擫大指骨上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 壓者,捺食指著中節旁。

鉤者,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向下。

揭者,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

「抵」者,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者,中指鉤筆,名「指拒定。」

「導」者,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者,小指送名指過左。

《翰林傳授隱術》宋史藝文志作李訓撰

夫學書者,先須識點畫去處名字,然後集其筆法,則 結束得所,變通有憑。畫不變喻排算子,點不變如若 布棋,方不變成斗,員不變成鉤,斯則病之甚也。崔子 玉云:「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中規,抑左 揚右,望之若攲。」陶隱居云:「近左虛右,分間不同,視之 不足,學之難工。」並其術也。

楷法起於上谷,王次仲、蔡邕、崔瑗悉能為之,鍾元常 用之盡妙,王逸少得於神采,永禪師不隳世德,歐陽 詢、虞世南克彰時譽,遞於變互,不失其宗。八法熟閑, 異態皆識,若明此道,始可攻《書》爾。

夫學書者先識宗旨,不知隱術,難以求工。鍾、王以來, 例皆口授。雖則心存於法,而制在臨時,遲速之態,資 於合宜。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取則而已。然 八體起於疑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王已下傳授, 所用八體,該於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又有先達, 於八體之外,更演五勢,以為制度。

一鉤裹勢 須員角而蹲,鋒用中指鉤以成之,如岡、 同、田、白南等字用之。

二鉤努勢 須名指抵之,中員角而趯鋒,以指包而 成之,如「均勻」、「旬」、「勿」「力」等字用之。

三袞筆勢, 須按鋒上下蹙衄之,今「令」字下點是也。 《四》筆勢 須抬筆豎策之,鍾元常書上字常用之 是也。

《五奮》筆勢 險策是也。草書一二三字用之。

夫學先賢書,實難為。意氣,先知筆理,初會指歸,行行 皆有活法,字字盡如生動,師資相契,血脈相傳,其理 淵澄,不可具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