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三者,小樂正詔其威儀,而至於度數則大樂正授《干戚》之數,則有俯仰;授《合語》之數,則有進退;授乞言之數,則有升降;其在《東序》者,數之始也 。」 新安王氏曰:「《論說》者,即舞《干戚》、語說乞言之數,為講論而詳說之也。上所謂干戈羽籥之舞,弦誦之歌,《書》《禮》之文,無一不盡而非教者。為之論說,則習其事不明其義,誦讀」 其言,不明其指歸,與不學無異。《大司成》所以在東序為之論說也。《大司成》,即《大司樂》也。

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間三席,可以問。終則負牆 列事,未盡不問。

陳注席廣三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三席,所謂「函丈」也,相對遠近如此,取其便於咨問。問終則卻就後席,背負牆壁而坐,以避後來問事之人。其問事之時,尊者有教,而己猶未達,則必待其言盡,然後更問。若陳列未竟,不敢先問,以參錯尊者之言也。

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帥,秋冬亦如之。

陳注官掌教《詩》《書》《禮》《樂》之官也。若春誦夏弦,則大師釋奠。教干戈,則小樂正及樂師釋奠也。秋學禮,冬讀書,則其官亦如之。釋奠者,但奠置所祭之物而已。無尸,無食飲酬酢等事。所以若此者,以其主于行禮,非報功也。先師,謂前代明習此事之師也。

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

陳注諸侯初受封,天子命之教,于是立學,所謂「始立學」也。立學事重,故釋奠于先聖先師。四時之教常事耳,故惟釋奠于先師而不及先聖也。「行事」,謂行釋奠之事,必以幣,必奠幣為禮也。始立學而行釋奠之禮則用幣,四時常奠不用幣也。

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凡大合樂,必遂養 老。

陳注凡行釋奠之禮,必有合樂之事。若國有凶喪之故,則雖釋奠不合樂也。常事合樂,不行養老之禮,惟大合樂之時,人君視學必養老也。舊說合者,謂若本國無先聖先師,則合祭鄰國之先聖先師,本國故有先聖先師,如魯有孔、顏之類,則不合祭鄰國之先聖先師也。未知是否?

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 以言揚。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三而一有焉,乃進其 等,以其序,謂之《郊人》。遠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 也。

陳注「語于郊」者,論辨學士才能於郊學之中也。有賢德者則錄取之,有才能者則收斂之。曲藝,醫卜之屬。誓,戒謹也。學士中或無德無事、無言之可取,而有此曲藝之人,欲投試考課者,皆郤之,使退而謹習所能,以待後次再語之時乃考評之也。「三而一有」者,謂此曲藝之人,舉說三事,而一事有可善者,乃進其等,即于其同等之中拔而升進之也。然猶必使之於同軰中,以所能高下為次序,使不混其優劣也。如此之人,但止目之曰「郊人」,非俊選之比也,以非士類,故疏遠之。「成均」,五帝大學之名,天子設四代之學。「上尊」,堂上之酒尊也。若天子飲酒于成均之學宮,此郊人雖賤,亦得取爵于堂上之尊,以相旅酬,所以榮之也。

「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 退,儐于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

陳注「立學之初,未有禮樂之器。及其制作之成,塗釁既畢,即用幣于先聖先師,以告此器之成。繼又釋菜,以告此器之將用也。凡祭祀用樂舞者,則授舞者以所執之器,如干戈羽籥之類。今此釋菜禮輕,既不用舞,故不授舞器也。諸侯有功德者,亦得立異代之學。東序,夏制也,與虞庠相對。東序在東,虞庠在西,乃退儐于東序」者,謂釋菜在虞庠之中,禮畢乃從虞庠而退,儐禮其賓于東序之中,其禮既殺,惟行一獻,無介無語,於禮亦可也。

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眾至,然後天子至, 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有司卒事,反 命。

「天子視學」,謂仲春合舞,季春合樂,仲秋合聲。天子視學在虞庠中,有司告釋奠既畢,天子乃從虞庠入,反於國,明日乃之東序而養老。故云「始之養」也。陳注天子視學之日,初明之時,學中擊鼓以徵召學士,蓋警動眾聽,使早至也。凡物以初為大,末為小,故以大昕為初明也。有司,教《詩》《書》《禮》《樂》之官也。興舉,秩常節,禮也。「卒事反命」,謂釋奠事畢,復命于天子也。

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群老 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退修之 以孝養也。

集說嚴陵方氏曰:「上言『視學』,至此言『適東序』,則知所謂學者,辟廱也。《辟廱》,時王之學也。於時王之學,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