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朝夕出入,恆受教于塾。《書傳》說云:「大夫七十致仕,歸其鄉里,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新穀已入,餘子皆入學。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畢出,然後皆歸,夕亦如之。此謂家有塾也。於黨中立學,教閭中所升也。於遂中立學,教黨學所升也。」案《周禮》:「六鄉之內,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六遂之內,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今此經六鄉舉黨,六遂舉序,則餘閭里以上皆有學可知。鄭注《州長職》云:「序州黨之學」,則黨學曰序也。《鄉飲酒》曰「主人迎賓於庠門之外」,注云:「庠,鄉學也。」則鄉學曰庠。此云「黨有庠,遂有序」者,蓋黨為鄉學之庠,不別立序。凡六鄉之內,州學以下皆為庠,六遂之內則縣學以下皆為序也。或云黨有庠,謂夏殷禮,非周法,義或然也。集說:山陰陸氏曰:「黨有庠則鄙有序,遂有序則鄉有庠,鄉有庠則州有序,州有序則縣有庠。六鄉貴庠,則以養之為義;六遂貴序,則以別之為義。」又《新說》曰:「周人設庠序學校於六鄉六遂之中,非謂于一處設一學而已。《周官·州長》言『射于州序』,則所謂序者,州亦有之,而不獨有於遂也。《黨正》言『飲酒于序』,則黨又有序,不獨」有庠也。《王制》曰:「耆老皆朝于庠,習射尚功,習鄉尚齒。」《鄉飲酒》曰:「迎賓于庠門之外。」則庠者鄉亦有之,不獨有于黨也。《春秋傳》曰:「子產不毀鄉校。」則鄉又有校矣,不獨有庠也。由是言之,則庠序學校之制,其於鄉遂蓋各具矣,不必于鄉有庠,于遂有序也。故孟子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而不分所在之地。蓋此數學鄉遂中通有也。按以上諸說辨論鄉遂小學庠序校之名彼此互見孔氏所謂六鄉之學皆曰庠六遂之學皆曰序有說不可執矣大約天子既立四學以育才而不廢前代之制則鄉遂之間亦各因事以立名如養老則曰庠習射則曰序而不復有定制定名第自家塾以上非在國都不敢言學則通天下而然也況此章亦約舉古之教者而言不專指為何代之制姑附于此以辨證云

按《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失之 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游子弟學焉。」

《虎門》,路寢門也。「中中禮失」,失禮也。

《春官》大司樂,「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 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訂義陳及之曰:「大司樂之官,今之國子監祭酒;而其下樂師,大胥、小胥,今之司業博士。」

「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

訂義鄭鍔曰:「周人立五學,中曰辟廱,環之以水,水南為成均,水北為上庠,東為東序,西為瞽宗。學禮者就瞽宗,學書者就上庠;學舞干戈、羽籥者就東序;學樂德、樂語、樂舞者就成均。惟天子承師問道及養老更之類,乃就辟廱,故《大戴禮》有『帝入東學、南學、西學、北學、太學之文。蓋周人立四代之學,《禮記》云:『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又云:「瞽宗,商學也。」然上庠、下庠,虞也;東序、西序,夏也;左學、右學,商也;東膠、虞庠,周也。不見成均為何代之學。獨董仲舒謂五帝學,康成從之,他無所見。或者以成均為辟廱,豈其然歟?名曰成均者,蓋德不能無虧,性不能皆平,樂之為教,所以成之均之。 王氏《詳說》曰:「三王之學,各異其名,所謂」東序與瞽宗是已。但五帝之學,名失其傳,所傳者總名耳。《世子篇》曰:「謂之郊人,遠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夫郊人云者,郊之小學,所謂養老於虞庠是已;「成均」云者,國之大學,所謂養國老於上庠是已。鄭氏以成均為虞庠,失之矣。蓋命夔典樂教胄子,其制詳於有虞。此周之學名必取於虞氏之庠,《總名》必取於「五帝之成均」,得無意乎?按鄭鍔謂周人立五學者據大戴禮之文也於經文無考其云水南為成均者亦因辟廱之外東有東序西有瞽宗北有上庠故以臆度之當在水南也長樂陳氏謂周立四代之學皆見于經而可考者也但其以成均即為辟廱之說亦無明文可考耳

《夏官》:都司馬「以國灋掌其政學,以聽國司馬。」「家司馬 亦如之。」

訂義王昭禹曰:「『國灋則師氏、保氏、大司樂,所以教國子之法』。 《易氏》曰:『肄習於都家之學,以待國子之未命者』。經所謂庶子是已。」 愚按:古者國之子弟,無時不知教,無處不有學。退在學校,受教於司樂、大胥。諸子進在王所,受教於師、保氏;入而宿衛,有宮伯,案其在版者而教之;出而守禦,有都司馬,掌其政學以教之。出入進退,教未嘗不行乎其間,非若後世之教止於庠序,而庠序之教又為具文。

按《尚書大傳》:「使公卿之大子、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 三年始入小學,見小節焉,踐小義焉;二十入大學,見 大節焉,踐大義焉。故入小學知父子之道、長幼之序, 入大學知君臣之義、上下之位。故為君則君,為臣則 臣,為父則父,為子則子。大夫七十而致仕,老其鄉里。 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歲事已 畢,餘子皆入學。年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踐小義焉; 年十八始入大學,見大節踐大義焉。」距冬至四十五 日,始出學,傅農事。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