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8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趙良弼傳》:良弼別業在溫縣,故有地三千畝,乃析為 二,六與懷州,四與孟州,皆永隸廟學,以贍生徒,自以 出身儒素,示不忘本也。

《巙巙傳》:巙巙以重望居高位,雅愛儒士,甚於饑渴。故 四方士大夫翕然宗之,萃於其門。達官有怙勢者,言 曰:「儒有何好,君酷愛之。」巙巙曰:「世祖以儒足以政治, 命裕宗學於贊善王恂。今祕書所藏裕宗倣書,當時 御筆於學生之下,親署御名,『習書謹呈』。其敬慎若此。 世祖嘗暮召我先人,坐寢榻下,陳說四書及古史治」 亂。至丙夜不寐。世祖喜曰:「朕所以令卿從許仲平學, 正欲卿以嘉言入告朕耳。卿益加懋敬,以副朕志。今 汝言不愛儒,寧不念聖祖、神宗篤好之意乎?且儒者 之道,從之則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人倫咸得,國家咸 治;違之則人倫咸失,家國咸亂。汝欲亂而家吾弗能 禦,汝慎勿以斯言亂我國也。」儒者或「身若不勝衣,言 若不出口,然腹中貯儲有過人者,何可易視也?」達官 色慚。

《吳師道傳》:「師道遷池州建德縣尹。郡學有田七百畝, 為豪民所占,郡下其事建德,俾師道究治之,即為按 其圖籍,悉以歸于學。召為國子助教,尋陞博士。其為 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六館諸生,人人 自以為得師。」

《徹里帖木兒傳》:「徹里帖木兒之在江浙也,會行科舉, 驛請考官,供張甚盛,心頗不平,故其入中書,以罷科 舉為第一事。先論學校貢士莊田租可給怯薛衣糧, 動當國者以發其機,至是遂論罷之。」

《輟耕錄》:「浙省參政董公摶霄,字孟起,以名行當至正 癸巳之間,總兵戍昱嶺、獨松、千秋三關日,號令嚴肅, 民賴以安。及剋復諸郡,不殺擄,不抄掠。其御將帥也, 凜然不可犯。而四方之士歸之者,禮遇勤至,尊酒在 前,起立捧觴,既恭且和,然復取其所長而任之。若董 公者,可謂得待士之體矣。」

明《昭代典則》:洪武二年,上與儒臣論《易》,至「天地養萬 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上曰:「人主職在養民,但能養 賢,與之共治,則民皆得所養,然知人最難。若所養果 賢,使之治民,則國無虛祿,民獲實惠。苟所養非賢,反 厲其民,何補于國哉?故人主養賢非難,知賢為難。」 《陜西通志》:「張惟任,潼關人。以大理寺卿致仕,建明新 書」院,置學田百畝,教育一鄉俊秀。又特疏請增本衛 廩餼十石。里人德之,為立祠文廟右祀,《春秋》

《湖廣通志》:「譚元亮字擬陶。崇禎中,由恩選入國學,署 漢川諭。時兵燹之餘,士氣不振,元亮修葺學廨,教育 諸生,周其困乏,貧不能給者衣食之。」

養士部雜錄

《容齋三筆》:「太平興國五年,以江州白鹿洞主明起為 褒信主簿。洞在廬山之陽,常聚生徒數百人。李煜有 國時,割善田數十頃,取其租廩給之,選太學之通經 者,俾領洞事,日為諸生講誦。於是起建議以其田入 官,故爵命之。白鹿洞由是漸廢。」

《西山政訓》,「學校風化之首。訪聞諸縣間有不以教養 為意者,贍學之田或為豪民占據,或為公吏侵漁,甚 至移作他用,未嘗養士。其間雖名養士,又或容其居 家,日請錢米,未嘗在學習讀;或雖住學而未嘗供課, 或雖供課而所習不過舉業,未嘗誦習經史。凡此皆 有失國家育才待用之本意。今請知佐究心措置,學 田所入,嚴加鉤考,毋令滲漏。計其所入,專以養士。仍 請主學官立定課程,每旬一再講書,許士子問難。再 講之日,各令覆說前所講者,舉業之外,更各課以經 史,使之紬繹義理,講明世務,庶幾異時皆為有用之 才,所補非淺。」

《奇子雜言》:「宋多人才,漢唐皆不及者。蓋宋之待士,其 勸恤也重,其黜逐也輕。如有慶賞蔭子及孫,有罪止 貶竄鞭扑罵辱不及焉。此雖垂亡,得養士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