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8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三十九卷目錄

 鄉舉里選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莊王一則

  漢武帝元光一則 元朔一則 元封一則 昭帝始元二則 元鳳一則 宣帝本始二

  則 地節一則 神爵一則 元帝初元一則 永光一則 成帝建始二則 陽朔一則

  元延一則 哀帝建平二則 元壽一則 平帝元始二則 孺子嬰初始二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三則 章帝建初二則 元和一則 永元三則 安帝永初二則

  元初一則 建光一則 延光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漢安一則 建康一則 桓帝建和

  二則 永興一則 延熹二則 永康一則 靈帝建寧一則 光和一則 獻帝建安一則

  魏文帝黃初三則 明帝太和二則 青龍一則 陳留王咸熙一則

  晉武帝泰始二則 元帝太興一則 成帝咸和一則 安帝義熙一則

選舉典第三十九卷

鄉舉里選部彙考一

周制,命鄉升秀士而免其征。《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 民,而賓興其賢能者。」凡鄉遂之大夫及州長、黨正、族 師、閭胥、比長,皆有興賢舉能之職。

按《禮記王制》:「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 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秀士,鄉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藝者,升之司徒,移名於司徒也。升之學曰「俊士」,謂可使習《禮》者學《大學》也。此論崇德之事。《大司徒》之官,命鄉大夫論量考校,此鄉學之人,有孝友、多才藝秀異之士,升於司徒。先名唯在鄉,今移名於司徒,其身猶在鄉學,未即貢舉入官也。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則身升於大學,非唯升名而已。陳注劉氏曰:論者述其德藝而保舉之也。苗之穎出曰「秀」,《大司徒》命鄉大夫論述鄉學之士才德穎出于同輩者而禮賓之,升其人于司徒,司徒考試之,量才而用之。為鄉遂之吏曰「選士。」選者,擇而用之也。其有才德,又穎出于選士,不安于小成,而願升國學者,司徒論述其美,而舉升之於國學,曰「俊士。」俊者,才過於人之名也。

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 士。」

征,謂力役,謂供學及《司徒》細碎之繇役。選士雖升名司徒,猶給鄉之繇役。俊士雖身升在學,猶給司徒繇役。若其學業既成,已能習《禮》,皆免其繇役者,是為造成之士也。集說長樂陳氏曰:「夫秀於一鄉謂之秀士,中於所選謂之選士。其德俊謂之俊士,其德成謂之造士。進士則以其將進而用之也。選士升於司徒而不征於鄉,俊士升於學而不征於司徒。蓋司徒大軍旅、大田役,治其眾庶之政令,鄉師辨其可任者,國中賢者、能者皆舍,則征於司徒者,惟大軍旅、大田役而已。升於司徒者」,鄉師之所舍也;「升於學」者,又司徒之所舍也。《周官》考校之法,「書於族師,然後校於黨正;校於黨正,然後考於州長;考於州長,然後考於鄉大夫。鄉大夫與鄉老、群吏獻之於王,然後內史詔王以制爵」,而不言鄉升士於司徒,司徒升士於大學。蓋司徒言「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則其教而賓興之,以鄉,三物而已。是《大學》亦司徒之所教也。《司徒》言:「以德制爵,則民慎德;以庸制祿,則民興功。」是爵祿亦司徒之所制也。由是觀之,鄉升之司徒,司徒升之《大學》,蓋亦周制然矣。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 士。」

陳注司馬掌爵祿,但入仕者,皆司馬主之。

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 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陳注古者鄉學教庶人,國學教國子及庶人之俊,而其仕進有二道:鄉學秀者之升曰選士,國學秀者之升曰進士。其選士不過用為鄉遂之吏,而選用之權在司徒也。其進士則必命為朝廷之官,而爵祿之定,其權皆在大司馬。此鄉學、國學教選之異,所以為世家編戶之別。然庶人仕進,亦是二道,可為選士者,司徒試用之,《此其一》也。司徒升之國學,則論選之法與國子弟同矣。《此其二》也。

按:《周禮》大司徒之職,「施教法於邦國都鄙,使之各以 教其所治民。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 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 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賓。」

「鄉萬二千五百家賓」,賓客其賢者。訂義《鄭鍔》曰:「《三歲》賓興之時,彼賢彼能,我從而賓之,我賢我能,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