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8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大政記」:元年五月,徵天下賢才為守令。九月,遣儒 臣詹同等訪求賢哲,十一月,遣儒臣魏觀等訪求賢 材。

按《明外史魏觀傳》:「觀為起居注,命偕吳琳以幣帛求 遺賢於四方。洪武元年,又命偕文原吉、詹同、吳輔、趙 壽等分行天下,訪求遺才,所舉多擢用。」

洪武二年,徵汪克寬、鍾磐等。

按:《明通紀》:二年二月,「詔修《元史》,徵山林隱逸之士汪 克寬等十六人同纂修。」

按《贛州府志》:「二午己酉三月,徵江西贛州府興國縣 逸士鍾磐,敕諭曰:『朕承上帝閎休,戢定大統,不切於 求賢,何以成無為之治?非樂於忘勢,不能致難進之 賢。聞爾鍾磐,潛心經史,博洽古今,蘊經國之遠猷,抱 致君之宏略,顧乃嘉遯丘園,不求聞達。朕懷高誼,思 訪嘉言,渴望來儀,以資啟沃。夫古之君子,隱居以求 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當今開國之初,而獨善自安,豈 其本心?諒爾於行藏之宜,處之審矣。特遣行人趙彥 可往詣所居,徵爾赴闕,仍賜禮幣,以表至懷。爾其惠 然就道,以副朕翹待之意。故諭。

洪武四年,徵山林隱士,召永豐劉于。

按《大政記》:「四年四月,徵山林隱士。」

按《續文獻通考》:四年閏三月,召永豐劉于至。初,于嘗 以賢良徵,因病謝歸,及是復召至便殿,諭曰:「君子為 學,當見於世用,朕將官之。」于曰:「臣在前朝,嘗應進士 舉,試南宮,不利。今幸逢有道之朝,凡有氣血者,咸思 效用,但臣年齒已衰,恐負天恩,敢辭,特賜還山。」 洪武五年八月,遣儒臣詹同等訪求賢哲。

按:《大政記》云云。

洪武六年,上諭「採舉山林之士。」

按《春明夢餘錄》六年諭曰:「世有賢才,國之寶也。古之 聖王恆汲汲於求賢,若高宗之於傅說,文王之於呂 尚二君者,豈其智之不足也,而皇皇於版築鼓刀之 徒?蓋賢才不備,不足以為治。鴻鵠之能遠舉者,為其 有羽翼也;蛟龍之能騰躍者,為其有鱗鬣也;人君之 能致治者,為其有賢人為之輔也。今山林之士,豈無 德行文藝之有稱者?宜令有司採舉,備禮遣送至京。 朕將用之,以圖至治。」

洪武十一年,詔有司盡心詢訪真材,以禮敦遣。 按《春明夢餘錄》:十一年諭曰:「天下之務,非賢不治。求 賢之道,非禮不行。故湯致伊尹,由於三聘,漢徵申公, 安車束帛。近朝臣為朕舉賢,朕皆徵用之。所舉者多, 名實不稱,徒應故事而已。夫披沙將以求金,掘井在 於求泉,薦士期於得賢。今所舉皆非,豈昧於識人耶? 抑賢才之果難得也?爾吏部其以朕意再諭天下有 司,盡心詢訪,必求真材,以禮敦遣。」其諄切如此。當時 下鎮江,聞元御史隱居秦從龍之賢,命兄子文子以 銀幣往聘。將至,上親迎至龍關,訪以時事,乃即元故 御史臺改為府以居之。每有咨問,以華書漆簡甚密, 左右無知者。又以賢良聘至者,劉于也;以文學聘者, 王褘也。聘至而留為後日用者,方孝孺也。聘至修《禮 書》成而不受官者,梁寅也。聘至修史書成而不受官 者,楊維禎、陶宗儀、趙汸也。聘至衡文典試而不受官 者,沈夢麟、滕克恭也。一時名碩,盡在弓旌中。孰謂晚 季乏才哉?

洪武十二年,詔「徵天下博學老成之士。」

按《續文獻通考》:十二年十二月,詔徵天下博學老成 之士。先是,上謂禮部曰:「為國得賢不如薦賢。朕自臨 御以來,十有二年,思得賢士,以熙庶績。然博學老成 之士匿德藏光,甘于窮餓,不肯輕出。宜下有司,悉心 推訪,禮送於朝,朕將顯用之。」至是皆至京師。

洪武十三年,徵儒士王本等。

按《名山藏典謨記》:「十三年九月,徵儒士王本等至京, 敕曰:『朕興艱難,朝無良佐,道乖政靡弗獲泰安四凶 雖誅,賢士未至。今得爾諸儒,旬有餘日,厥志未知,特 爾敕問,果志秉忠誠,可交神明,與朕同遊,以康天下』。」 洪武十五年,聘文學汪叔瑜、董倫等。

按《明通紀》:十五年二月,左春坊正字魏德壽舉文學 汪叔瑜等,詔有司各以楮幣聘之。又吏部以經明行 修之士鄭韜等三千七百餘人入見,上諭之曰:「朕自 即位以來,側席賢士,與圖至治,故敕天下徵聘遺逸。 卿等固皆賢人君子,山林之下豈無如卿者?其悉舉 以為朕用。」於是濟寧單縣儒士張寧,以董倫等薦,後 遣使徵之,仍賜韜等鈔,人一錠。

洪武十六年,徵耆儒鮑珣等。

按《明通紀》:十六年二月,徵耆儒崇德鮑恂、上海全思 誠、安吉余詮、高郵張長年入見。恂等年皆七十餘。上 喜,賜坐顧問者久之,並命為文華殿大學士,輔導皇 太子及皇太孫。恂等固辭,上曰:「朕以卿等年老,故授 此職,以輔導太子耳。免卿早朝,日晏而入,不久當從 其志,庶不負卿等平生所學,而鄉里亦有光矣,卿何」 辭焉。恂等復固辭,翌日賜敕放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