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構逆,諸武多坐誅戮,惟攸緒以隱居不預其禍,時 論美之。
《王友貞傳》:「長安年,歷任長水令,後罷歸田里。中宗在 春宮,乃召為司議郎,不就。神龍初,拜太子中舍人,令 所司以禮徵赴。及至,固以疾辭。詔曰:敦夷、齊之行,可 以激貪;尚顏、閔之道,用能勸俗。新除太子中舍人王 友貞,德義泉藪,人倫茂異。孝始於事親,信表於行己, 富有文史,廉於財貨,久歷官政,累聞課績,有古人之 風,保君子之德。乃抗志塵外,棲情物表,深歸解脫之 門,誓守薰修之誡。頃加徵命,作護儲闈,固在辭榮,累 陳情懇。堅持淨義,不登於車,服惟悅於禪絅,味靡求 於珍饌。朕方崇獎廉退,懲抑澆浮,雖思廊廟之賢,豈 違山林之願。宜加優秩,仍遂雅懷。可太子中舍人員 外置給全祿,以畢其身,任其在家修」道。仍令所在州 縣存問,四時迭祿,至其住所。
《冊府元龜》:睿宗景雲元年十二月,皇太子表請備禮 辟隱士,前太子中舍人王友貞以至孝故也。
元宗先天二年六月詔通事舍人禮徵處士范陽盧 伯瑗。〈一名浩然〉瑗善書畫,屬文,不婚娶,寡嗜慾,隱於嵩山, 有終焉之志。及使至,稱疾不就,徵所賜束帛,亦辭不 受。
開元四年八月。詔。「益州山人勾洪禮、陳元德在峨嵋 山,宜令長史韋抗」詔召以禮發遣。令內品官李思遠 領赴京。
蕭祐少貧苦居山野奉養以孝徵拜左拾遺。
《舊唐書孔述睿傳》:「述睿少孤,隱於嵩山。大曆中,代宗 以太常寺協律郎徵之,轉國子博士,歷遷尚書司勳 員外郎、史館修撰。旬日即辭疾,卻歸舊隱。德宗踐祚, 以諫議大夫銀章朱綬,命河南尹趙惠伯齎詔書、元 纁束帛,就嵩山以禮聘。述睿既至,召對於別殿,特賜 第宅,給以廐馬,兼為皇太子侍讀。旬日後,累表固辭」, 依前乞還嵩山。詔報之曰:「卿懷伊摯佐時之道,有《廣 成》嘉遁之風。養素丘園,屢辭命秩。朕以峒山問道,渭 水求師,亦何必務執勞謙,固求退讓。無違朕旨,且啟 乃心。」述睿既懇辭不獲,方就職。久之,改祕書少監,兼 右庶子,再加史館修撰。
《冊府元龜》:「建中三年閏正月,以潞州處士田佐時為 右拾遺、集賢院直學士。佐時偉容儀,涉獵經史,好大 言時務。黜陟使裴伯言薦之,故拜官。宰相張鎰以為 命徵稍輕,請加恩禮,復有詔褒美,賜絹百匹、粟百石, 仍令州縣長史就家以禮徵聘,竟不起。觀察使李抱 真又數薦之,自拾遺拜諫議大夫,亦不起。」
貞元二年七月。以嵩山韋況為右拾遺。況。郇文貞公 安石之孫。中書舍人斌之子。大曆中隱居於深山。守 志樂道。不屑於榮利。至是徵之,不起。
貞元十六年,徵茅山山人崔芊,召對於延英殿,賜緋 魚袋。是年,以處士竇群為左拾遺。群,扶風人,少有節 操,薊州刺史韋夏卿以丘園茂異薦之,及夏卿為京 兆尹,復薦之,故有是拜。
《舊唐書崔覲傳》:「覲隱於城固南山。太和八年,左補闕 王直方薦覲有高行,詔以起居郎徵之,辭疾不起。」 《五代史鄭遨傳》:「遨字雲叟,滑州白馬人也。少好學,敏 於文辭。唐明宗時以左拾遺,晉高祖時以諫議大夫 召之,皆不起,即賜號為逍遙先生。」
《冊府元龜》:晉高祖天福四年四月庚辰,徵前左拾遺 鄭雲叟為右諫議大夫,玉笥山道士羅隱之賜號希 夷先生。雲叟始隱尚少,累年之後,西入華岳,與之朝 夕遊處。隱之以藥術取利,雲叟以山田自給。俱好酒 能詩,及長嘯,有大瓠,云「可辟寒暑。」置笮所,酒經時其 味不壞。日攜酒就花木水石之間,一酌一詠。嘗酒酣 聯句鄭雲叟曰:「一壺天上有名物,兩個世間無事人。」 羅隱之曰:「醉卻隱之,雲叟外,不知何處是天真。」上聞 其名,故遣劉珣、趙處玭等齎鵠書致禮徵召。其後雲 叟稱病不起,上嘉之。
周世宗顯德三年十月,以華山隱者陳摶有道術,徵 之赴闕,月餘放還舊隱。
《孔帖》:甄濟居青巖山,採訪使苗晉卿表之,「諸府五辟, 詔十至,堅臥不起。」
陸游《南唐書周惟簡傳》:「惟簡,鄱陽人,隱居明《易》。後主 聞其名,召至金陵,起布衣,為集賢殿侍講。」
《聞見前錄》:种先生放,字明逸,隱居終南山豹林谷。聞 華山陳希夷先生之風,往見之。希夷先生一日令灑 掃庭除,曰:「當有嘉賓至。」明逸作樵夫拜庭下,希夷挽 之而上曰:「君豈樵者?二十年後當為顯官,名聳聞天 下。」明逸曰:「某以道義來,官祿非所問也。」希夷曰:「人之 貴賤,莫不有命,貴者不可為賤,亦猶賤者不可為貴 也,君骨相當爾,雖晦跡山林,恐竟不能安,異日自知 之。」後明逸在真廟朝以司諫赴召,帝攜其手,登龍圖 閣,論天下事,蓋眷遇如此。及辭歸山,遷諫議大夫。東 封,改給事中。西祀,改工部侍郎。
《談苑》:真宗詔种放至闕,韋布長揖宰執楊大年嘲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