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4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文廟行釋菜禮。于各項監生內、選取容止端莊、聲

音明亮者,十名「充禮生,祼獻贊禮。」

康熙三十年

《吏部則例》一,戶部咨:嗣後凡係部文,知照捐納、監生,於季終將本部所編號冊,逐一查對相符,仍行造冊報部查核。倘有部文與部冊查對不符,或執照註語差訛,印文字樣模糊者,即速咨明本部,以憑查核。再,各省地方,如有棍徒以假印執照在外招搖誑騙者,該撫即行題參,嚴拏解部,從重治罪。

一、戶部覆「臺臣余 題:查各省《常平倉》捐納米穀,原以備各省荒歉,若不論本省他省,俱准捐納,則人皆趨米穀價賤之處捐納,以致米穀價貴之鄉,一遇荒年有誤賑救,嗣後止令在本郡捐納,其往他省捐納之處,永行停止。」 康熙三十年六月初五日奉。

旨:「依議。」

康熙三十二年

《吏部則例》一、禮部為題明事:議得福建巡撫卞永譽咨稱,積貯天下本計等事案內捐納之監生因場期已過前科,未有入闈,今經兩年有餘,多未赴監肄業,應否准其就近鄉試,擬合咨明等語。查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內,原任江寧巡撫洪之傑咨稱,各屬捐納米穀生俊時屆賓興,不得即與觀光之列;捐納之輩,率「皆裹足」 等因。臣部據咨具題,應將今歲捐納米穀監生,亦照康熙十四年例,准其鄉試在案。各項監生咸皆聽其自便,或赴監讀書,或在籍肄業,均令一體觀場。但止令各省常平倉捐納監生,到監期滿,方准回本省鄉試,則無力赴監者,過賓興之年,不得均與觀場。應請嗣後各省常平倉捐納監生,一體遇鄉試之年,或在順天,或在本省,聽其自便,俱准鄉試。俟

命下之日,臣部通行各直省遵行可也。《康熙三十二》

年六月三十日題,七月初四日奉。

旨:「依議。」

康熙四十六年

《吏部則例》一,吏部為題明事,九卿會覆吏部疏應將吏部所題貢、監生等,停其考試,掣定職銜之處,毋庸議。但貢、監生等應行文直隸各省巡撫,令該地方官給文本生務令親身赴部,其在京在監肄業,取具國子監及各衙門印文,親身赴部考試。如不係親身者,不准考試。康熙四十六年八月初三日奉。

旨:「依議。」

一、戶部咨:查得捐納行文,該撫知照,原為分別真偽。今捐納文書送兵部轉令提塘遞送,恐乘機改換亦未可定。嗣後凡捐納文書,各司不必送兵部,竟傳各該省提塘將所行文內生監名姓抄出,然後封口交與提塘遞送。該撫將抄出生監名姓,令該提塘自行報明。該撫仍行令各該撫按季將本部所行生監名姓送冊報部以憑查對提塘於每月終將本部行文生監姓名開單送部查對。如此則假冒可以杜絕。相應知照該撫可也。

康熙五十七年

《吏部則例》。吏部為清查考職之弊等事。議得御史黃條奏疏稱:「貢監赴部考職,行之已久,積玩滋弊,大率聽信包攬之人,交付使費,倩雇頂替。雖吏部諸臣加意釐剔,而陋習相沿,卒難禁革。除貢生官監恩、拔歲副及八旗官監,照舊例考職外,其餘捐貢例監俊秀,俱停其咨送赴考。倣常平倉積穀、本地備賑之例,於」 該地方貯積,以捐穀之多寡,分職銜之高下,等因前來。查恩、拔歲、副及各項貢監,入國子監讀書,年滿考職,乃

國家儲才待用之典,若一概停其考試,則有力者

「得以急公而無力者永無發軔之基矣。嗣後各項貢、監情願捐納者,應如該御史所題,照福建泉州米價騰貴」 事例,捐州同銀一百五十兩,州判、主簿俱各一百二十兩,縣丞一百五十兩,吏目一百兩。今應將此例每穀一石作銀五錢,州同、縣丞各捐穀三百石,州判、主簿各捐穀二百四十石,吏目捐穀二百石,責令州縣官收貯,出具「實收」 印結,布政司按季彙報戶部,移咨吏部查明,給與執照,將積穀月日註冊候選。如無力者,照從前考試教官之例,交與九卿會同考試,論文理之高下,定職銜之差等。令該撫行文各地方官,取具親筆親供。如有試卷筆跡與親供筆跡不同者,即係假冒頂替,察出將本生黜革,與頂替之人一併從重治罪。俟

「命下之日,行令八旗、直隸、各省一體遵行可也。」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