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4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老頭陀,然後能攄鯁亮為真御史。

《呂涇野集:太學語》有報訃八缺,數公卿皆有書柬,欲 求與親故,先生俱不從,迺擇善行貧而地遠如錢嘉 猷輩撥之,曰:「將以抑奔競也。」是後諸生奔競者遂絕。 有堂長受賄事覺者,先生既責之矣,其人謝罪二三 次,俱瞷,無侍側禮。生方云謝罪,先生曰:「我以公責汝, 汝何待無人而私謝我乎?即此行就是受賄之真也。」 其人再三強辯。先生曰:「汝讀何經乎。」對曰:《春秋》。曰:「汝 知誅意之法乎。」其人不敢復答。

河南一監生改巡歷,作正歷。曰:「願久留監中請教。」宗 師曰:「不可謂無人。」遂出《曾子》《子思同道》題考之。考畢, 宗師看曰:「汝從何人讀書?」曰:「昔遊王科先生門下,曰: 『此人在陜西作縣時,躬行丈量田地,守正不阿。後取 在科,以言去官。汝河南何柏齋之後有此人耳。久慕 其人而未得,今見其徒矣』。」因謂諸生曰:「此意若實,雖 曾子子思可到,但恐不實,所累反多。」

或問:「宗師撥歷,如何帶撥歲貢一二名,亦有私乎?」曰: 「此至公也。嘗聞宗師云:『歲貢貧且老,例貢富且壯。歲 貢今日帶撥一二人,雖私亦公也。何曾聽人情私撥 一人乎』?」

《采芹錄》:元初設國學,許衡為祭酒,每謂:「蒙古生質朴 未散,視聽專一,苟置之好伍曹中,涵養三數年,將來 必能為國家用。」夫沈原之氣,往往出於顓蒙,而風聲 一漓,便難援拔。夫士已壞於聲華功利,而欲求其實 德行能,難矣。此中世人士多不迨隆興之初也。又常 問「諸生書義,若推之自身,於今日之事有可用否?大 凡欲其踐行,不貴徒說。夫理在躬修,乃稱賢士。不知 後世言語文章便足為其實行否?而用人者又何所 賴於言語文章也?」又云:「教人與用人正相反,用人當 用其所長,教人當教其所短。夫用人不問其長,資途 已耳;教人不察其短,課試已耳。夫教而後用,用必待 教。社稷生靈大計,孰重於此?乃所教」所用,果於世道 咸所需乎。此《中代》所以罕《真才善治》也。

《丹鉛總錄》:胡翼之在安定學宮,以經義治事,水利分 齋。按《周禮頌學合聲》注:「周建五學,至秋則分而處之, 宜學《禮》者,處之瞽宗;宜學《書》者,處之上庠;宜學干戈 者,處之東序;宜學言語,處之成均。」則其所由來亦古 矣,不始于胡也。

《春明夢餘錄》:「宋慶曆四年,判國子王拱辰言:『漢太學 千八百間,生徒三萬。唐千二百間。今國子監才二百 楹,制度狹小,不足以容。乃改建太學,增同舍生二百, 猶未及漢唐之盛也』。」明制,太學號舍與宋相倣。當教 典方興,生徒或至三千,後人數蕭蕭,非初制矣。郭正 域云:「謹按往牒,洪武四年,詔選府、州、縣諸生俊秀者」 入國子學,得陳如圭等二千七百八十二人。二十六 年,監生悅慈等八千一百二十四人。永樂十九年,監 生方瑛等九千八百八十四人。宣德四年,監生程憲 等四千八百九十三人。正統十四年,監生金聰等四 千四百二十六人。景泰五年,監生黃夢麟等五千一 百七十九人。天順八年,監生徐福等五千八百三十 三人;成化二年,監生任蘭等六千二十人;正德三年, 監生洪濡等一千三百二十六人;嘉靖十九年,監生 徐旬等二千一百五十一人。及至今日,寥寥如此,非 所以風四方,示後世也。

初建國學,令品官子弟及氏間俊秀,充國子學生。於 是有「官民生」之目。自一品至七品,皆得與敘廕,皆謂 「官生。」「民生」,則郡縣中論其秀而歲升之者也。洪武三 年始設科舉士。五年選會試下第年少質美者令入 學,皆曰「民生。」當是時,啟教雖弘,而任官不易,非強學 登科,則積分將至十餘載,而後得歷事授官。成化初, 詔三品大臣以上子孫,許一人送監,照監例出身廕 而得舉,復得以次子補廕。而自洪武以來,死王事者 之嗣,時有特廕。其經筵、儲邸講道之臣,有稽勞敘廕。 邊境大臣以功廕,皆曰「恩生。」邊境裔酋以及海外君 長,梯航相望,遣子入學,附之官生。其勳戚習讀,昉自 《洪武》初,令公、侯、伯及武官子弟承襲者,入國學肄業, 是時蓋二百餘人。景泰、天順間,戚畹諸公主子孫,聽 乞入監。成化十年,令公、侯、伯、駙馬初習授者,送監讀 書習《禮》。祭酒以學規教之,不率者奏聞。今上設禮部 主事一員,專教駙馬,因不復入監。

明初,人才輩出,太學為盛。朝廷所用,內而臺諫,外而 藩臬,率以授太學生之成才者。自正統以來,此制遂 廢。嘉靖八年,廷議復申《祖制》,三途並用,於是以舉人 監生孫翥為給事中,舉人監生阮薇、歲貢監生張澍 為監察御史。及萬曆初,張文忠居正柄政,屢申飭而 未能行也。

洪武時,國子生殷敏選入《武英殿紀事》,授監察御史。 蓋其時儲養國學,有出使歷事之任,又有「大本堂讀 書」、武英殿紀事之責,故賢才輩多出其中。

國子生往往有上書諫諍者。弘治十一年三月,監生 汪鎔劾大學士劉健、李東陽,上下鎔詔獄。健等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