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9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古,即舊見而訂新聞,涉歷愈深,觀省愈的,天下之利害愈審,斯其為訓也,豈尋常誦說之謂乎 ?易氏曰:「此二官為王巡守設也。」 且地圖掌於司徒,方志掌於外史,更何與於此二官之職?今《土訓》總言天下之地圖,以詔地事之利害,《誦訓》分言天下之方志,以詔觀事之媺惡,非巡守而何?然王者巡守四方,雖萬乘之尊,儀衛嚴備,無不順適其所欲。至於五方異氣,寒燠燥濕異候,剛柔輕重異齊,苟不為之精察其利害媺惡,則非臣子愛君之道。故《土訓》於詔地事之後,為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者,此以膳羞奉養為主也。誦訓於詔觀事之後,為之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者,此以次舍居處為主也。二者既詔其慝,則能精察其利害媺惡,然後膳夫、庖人得以別其品,掌次、掌舍得以辨其宜,二官實左右之。

《誦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鄭康成》曰:「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為久時事。」

《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八人,徒八十人。《中山》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 十人。《小山》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薛平仲曰:「山澤天地之藏,財用之淵,國家之所資者厚,民生之所賴者眾。如使括而歸之於上,適以開斯民競利之心;縱而委之於下,重以啟斯民忘本之念。是以先王為之虞焉以虞度之,以嚴其法也;為之衡焉以權衡之,以平其政也。」

《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 之虞。」

鄭康成曰:「衡,平也。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 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 人。小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鄭康成曰:「川,流水也。《禹貢》曰:『九川滌源 』。」 賈氏曰:「官及胥徒多者,以其川路長遠,巡行勞役故也。」

《澤虞》,「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 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澤小 藪,如小川之衡。」

鄭康成曰:「澤水所鍾,水希曰藪。」 《禹貢》曰:「九澤既陂。」 《爾雅》有「八藪。」

《跡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賈氏曰:「掌邦田之政」 ,亦是地事,故在此。

《丱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賈氏曰:「金玉出於地,故在此 。」 鄭康成曰:「丱之言礦也,金玉未成器曰礦 。」 鄭鍔曰:「寶貨所在,不設官以守,則豪族巨室擅發地藏,而利權不歸於公上。」 後世坑冶之官,原起於此。

《角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賈氏曰:《角人》至「掌蜃」 ,亦是徵斂之官,故在此。

《羽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鄭鍔曰:「車服旌旗則用以為斾矢則用以為括,物之資羽多矣。」

《掌葛》,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染草」,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鄭康成》曰:「染草藍蒨,象斗之屬。」

《掌炭》,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掌蜃》: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鄭康成曰:「蜃,大蛤。」 《月令》:「孟冬,雉入大水為蜃。」

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薛平仲曰:「遂自虞衡之官極,而掌蜃之微,莫不有職,君子所以治野人者悉矣,而天子之囿游始見諸此,謂之囿游,信非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者比也。」

《場》人,「每場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薛平仲曰:「囿人以掌天子之園囿,示民以其所同樂也。然可樂之事易流,則當務之急者易緩,此場人之官又以列於此也。」 夫以場人掌國之場圃,而《場人》之官且曰:「每場下士二人,府史各一人,徒二十人」 ,則場圃之在國中者意亦多。由是觀之,先王始終於農事者,固於此乎見場圃隨在而有者,亦於此乎見地利蓋無遺於國中矣。

《廩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 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薛平仲曰:「場人既已為登穀之備矣,則倉廩之官當有以為儲蓄之備也。先儒以廩為藏米,以倉為藏穀,故廩人之官必以下大夫二人居之,自穀而舂揄以為米,則米之為用,所當嘗貴重愛惜者,而官其可輕𢌿哉?是以廩人為之長,而倉人以中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