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9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衡,並列為三公 。呂氏曰:「御史之名,見於《周官》,以中士、下士為之,特小臣之傳命令者耳。至於戰國,其職益親,故獻書多云獻書於大王御史。澠池之會,各命御史書事。」 淳于髡亦曰:「御史在前,執法在後。」 是又掌記事糾察之任也。

《巾車》,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 人、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劉迎曰:「巾猶車之衣,以巾覆車,所以障其塵垢。《幂人》掌共巾幂則以巾幂尊彝,巾車則以巾覆車,不特職於出而又職於藏,今物之藏者謂之巾箱、巾笥,則巾車之藏可識矣。」

《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鄭康成曰:「路,王所乘車 。」 王昭禹曰:「巾車謂之車,則上下所通乘。典路謂之路,則主於王車 。」 賈氏曰:「巾車已主王后之五路,今此又掌之者,以《冬官》造車訖,以授巾車,飾以金玉象之等。其王及后所乘者,又入典路別掌之。」

《車僕》,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黃氏曰:僕,主也。以僕名官,以其主戎萃。古主射之官,名僕射。

《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鄭康成曰:「司常主王旌旗 。」 鄭鍔曰:「九旗之名不同,大常,九旗之一耳。不名官曰司旗,獨以常名,何也?旗可以謂之旂,亦可以謂之常。《郊特牲》曰:『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明堂位》曰:『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 此指大常而言也,而謂之旂,豈非旗可以謂之旂乎?《樂記》曰:「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先儒皆言「天子之旌曳地」 ,此亦指大常而言也,而謂之旌,豈非旗亦可以謂之旌乎?《覲禮》曰:「公侯伯子男各就其旗而立。」 《月令》曰:「春載青旂,夏載赤旂,秋載白旂,冬載元旂。」 春之青者宜曰旂,夏之赤者宜曰旟,秋之白者宜曰旗,冬之元者宜曰旐。不謂之旗,旟旐而謂之旂,豈非旗皆可以謂之旂乎?《行人》曰:「建常九斿,建常七斿」 ,建常,五斿旂則九斿,旟則七斿,旗則五斿。不謂之旂,旟旗而謂之常,豈非此亦可謂之常乎?掌九旗之官特名曰常,以行人質之意可知矣。昭禹謂「王載大常」 ,名官曰司常,謂取九旗之尊者名之爾。然不曰大常而曰司常,則知其非指大常言之也。

《都宗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 徒四十人。

鄭康成曰:「都謂王子弟所封及公卿所食邑。」

《家宗人》,如都宗人之數。

鄭康成曰:「家謂大夫所食采邑。」

凡以神士者無數,以其藝為之貴賤之等。

劉執中曰:「神士,謂明神理而仕者 。」 薛平仲曰:「《六典》敘官,未有無所命名而列之於數者,特《禮官》之末有所謂凡以神士者以官焉。謂之神士者不出於巫祝之間,先王何為特諄復於此哉?」 嘗觀周家五禮之制,以事鬼神示為先;六樂之作,亦以事鬼神示為首。先王之敬鬼神示者如是,人之有能以致天神、人鬼、地示「者,要必選掄,搜訪其藝,必有以通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狀者,然後居之,則仕進之貴賤而藝能之疏密可攷矣。」

總論《春官》典禮樂之職。

黃氏曰:「右《春官》」 之屬凡七十。自《大宗伯》至《職喪》為一節,自《大司樂》至《司干》為一節,自《大卜》至《御史》為一節,自《巾車》至《凡以神士者》為一節。其脈理之聯絡,固已詳言於前矣。或曰:「先王於禮樂至矣,然要其分職帥屬之意,猶有斯民不與焉者,何哉?」 嘗觀諸教官之屬,分為鄉、遂,而鄉遂之民,凡關於禮樂之事者,莫不纖悉以及之,則禮樂因民達之天下矣。及夫見諸朝廷,行諸郊社宗廟,百官有司之奉承,典章文物之藩飾,固有嚴之於上者。而安上治民之功,移風易俗之本,則以潛孚默運於事物之表矣。不然,宗伯司樂,何為皆以諧萬民為功,而「正月之吉」 ,特不垂象者,豈非感化之妙在彼而不在此耶?

卿大夫、士總數五百九十有四人。

卿十有三人    ,中大夫五人。

下大夫,四十有八人 。上士,四十有九人。

中士二百有六人  ,下士二百七十有二人。周有六卿,兼三孤而為九,此言《周官》卿數之定論也。今攷於《經》,六卿既各分職矣,而國之六鄉且有六焉,后之六宮則又倍焉。蓋周之卿於是乎凡二十有四人矣。夫為卿若是之眾,而言者則曰六卿、九卿,何哉?蓋係之《六典》則曰六卿」 ,居於九室則曰「九卿」 ,然事固有非數者之所能盡,間見於「《六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