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9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二十六卷目錄

 官制部彙考四

  漢

銓衡典第二十六卷

=官制部彙考四{{{1}}}

漢因秦制,設百官之職。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秦兼天下,立百官之職。漢因循 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其後頗有所改。王莽篡位,慕 從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亂亡。故略表舉 大分,以通古今,備溫故知新之義云。」

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秦 有左右。

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荀悅曰:「秦本次國,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無三公官。」

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綠綬。孝惠高 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復置一丞相,有兩長史,秩 千石。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 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舉不法。

太尉,秦官。

應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為稱。」

金印紫綬,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 大司馬。

應劭曰:「司馬主武也,諸武官亦以為號。」

以冠「將軍」之號。

師古曰:「冠者加於其上,共為一官也。」

宣帝地節三年置大司馬,不冠將軍,亦無印綬官屬。 成帝綏和元年初賜大司馬金印紫綬,置官屬,祿比 丞相,去將軍。哀帝建平二年復去大司馬印綬、官屬, 冠將軍如故。元壽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官屬,去 將軍,位在司徒上。有長史,秩千石。

御史大夫,秦官。

應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稱大夫云。臣瓚曰:《茂陵書》「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

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 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 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成帝綏和元年 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綬,祿比丞相,置長史、中丞,官職 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為 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長史。侍御史有繡衣直 指,出討姦猾,治大獄,武帝所制,不常置。

服虔曰:「直指指事而行,無阿私也。」 師古曰:「衣以繡者,尊寵之也。」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綬。後省。八年復置。 後省。哀帝元壽二年復置。位在三公上。

太師、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綬。 太師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前後左右將軍,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綬。 漢不常置,或有前後,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裔。有長 史,秩千石。

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

應劭曰:「常,典也。掌典三禮也。」 師古曰:「太常,王者旌旗也,畫日月焉。王有大事,則建以行,禮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也。」 後改為太常,尊大之義也。

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 官」、「都水兩長丞。」

服虔曰:「均官,主山陵上槁輸入之官也。」 如淳曰:「律,都水,治渠隄水門。」 《三輔黃圖》云:「三輔皆有都水也。」

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又廱太宰,太祝令、丞。

如淳曰:「五畤在廱,故特置太宰以下諸官。」

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諸陵縣皆屬焉。景帝中六年, 更名太祝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廟祀。初置太 卜。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至數十人。武 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宣帝黃龍元年,稍增員 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分諸陵邑屬三輔。王莽改太 常曰秩宗。

郎中令,秦官。

臣瓚曰:主郎內諸官,故曰「郎中令。」

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

應劭曰:「光者,明也。祿者,爵也。勳,功也。」

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皆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