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貞幹早聞,儒雅素著,出內清華,朝之儁老。以年及致 仕,固求辭任,宜聽解宗伯,遂安車之禮,特加優授,崇 老成之秩。可光祿大夫,金印紫綬,使散騎常侍兼吏 部尚書邢巒就家拜授』。」及辭,引見於東堂,賜以餚羞, 訪之大政,以其先朝儒舊,告老永歸,世宗為之流涕。 詔曰:「閭歷官六朝,著勳五紀,年禮致辭,義光進退,歸 軒首路,感悵兼懷。安駟籯金,漢世榮貺,可賜安車、几 杖、輿馬、繒綵,衣服、布帛,事從豐厚,百寮餞之,猶昔群 公之祖。」二疏也。閭進陟北邙,上《望闕表》,以示戀慕之 誠。

《楊播傳》:「播弟椿拜司徒,進位太保。莊帝還宮,椿每辭 遜,不許。上書頻乞歸老。詔曰:椿國之老成,方所尊尚, 遽以高年,願言致仕,顧懷舊德,是以未從。但告謁頻 煩,辭理彌固,以茲難奪,又所重違,今便允其雅志。可 服侍中朝服,賜服一具,衣一襲,八尺床帳几杖,不朝, 乘安車,駕駟馬,給扶傳詔二人,仰所在郡縣,時以禮」 存問安否,方乖詢訪,良用憮然。椿奉詔於華林園,帝 下御座,執椿手流淚曰:「公先帝舊臣,實為元老。今四 方未寧,理須諮訪。但高尚其志,決意不留,既難相違, 深用悽愴。」椿亦歔欷欲拜,莊帝親執不聽。於是賜以 絹布,給羽林衛送,群公百寮餞於城西張方橋,行路 觀者,莫不稱嘆。

《隋書李穆傳》:「穆拜太師,贊拜不名,子孫雖在襁褓,悉 拜儀同,其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貴盛當時無比。穆 上表乞骸骨,詔曰:朕初臨㝢內,方藉嘉猷,養老乞言, 實懷虛想。七十致仕,本為常人。至若呂尚以期頤佐 周,張蒼以華皓相漢,高才命世,不拘恆禮。遲得此心, 留情規訓。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 集,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別遣侍臣,就第詢訪。」開皇六 年,薨於第,年七十七。

《賀若誼傳》:「誼素有威名,拜靈州刺史,進位柱國。誼時 年老,而筋力不衰,猶能重鎧上馬,甚為敵所憚。數載 上表乞骸骨,優詔許之。誼家富於財,於郊外構一別 廬,多植果木。每邀賓客,列女樂,遊集其間。卒於家,時 年七十七。」

《張煚傳》:「煚為司成中大夫,典國史,後以年老,致仕於 家。及高祖受禪,欽其德望,以書徵之曰:朕初臨四海, 思存政術,舊齒名賢,實懷勤佇儀同昔在周室,德業 有聞,雖云致仕,猶克壯年。即宜入朝,用副虛想。及謁 見,敕令勿拜,扶陞殿上,降榻執手,與之同坐,宴語久 之,賜以几杖。」

《周搖傳》:「搖為幽州總管六州五十鎮諸軍事,後徙為 壽州。初自以年老乞骸骨,上召之,既引見,上勞之曰: 『公積行累仁,歷仕三代,克終富貴,保茲遐壽,良足善 也。賜坐褥歸於第。歲餘終於家,時年八十四』。」

《唐書李靖傳》:靖為畿內道大使,會足疾,懇乞骸骨。帝 遣中書侍郎岑文本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 少,雖頓憊猶力於進。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欲成公 美,為一代法,不可不聽。」乃授檢校特進,就第賜物千 段,尚乘馬二,祿賜國官府佐皆勿廢。若疾少間,三日 一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加賜靈壽杖。

《李日知傳》:日知為刑部尚書,屢乞骸骨,許之。日知將 有請,不謀於家,歸乃治行,妻驚曰:「產利空空何辭之 遽?」日知曰:「仕至此已過吾分,人亦何厭之有。若厭於 心,無日而足也。」既罷,不治田園,惟飾臺池,引賓客與 娛樂。

《賀知章傳》:「知章為祕書監。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 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 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 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僧子為會稽 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

《全唐詩話》:「賀知章年八十六,臥病冥然,無知疾損,上 表乞為道士還鄉。明皇許之,捨宅為觀,賜名千秋。命 其男僧子為會稽郡司馬,賜鑑《湖剡川》一曲。詔令供 帳東門,百寮祖餞。御製送詩并序云:『天寶三年,太子 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 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 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 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 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詩云:「遺榮期 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環中得 祕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又云:「筵 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籙,朝章換羽衣。悄 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開元天寶遺事》:宋璟求致仕表云:「臣竊祿簪裳,備員 廊廟。霜毫生頷,雪刺滿頭。求退歸耕,養慵巖穴。樂生 堯世,死荷聖恩。」

《唐書郗士美傳》:「士美為中書舍人,為宰相元載所忌, 辭疾還東都,號『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 輔政,召為太子左庶子,集賢殿學士,不拜。以老乞身, 改詹事,聽致仕。帝召見,褒歎良久,賜金紫,公卿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