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取手板起立曰:「以某論之,萊公之禍,不在杯酒,在老 不知退爾。」四座偉之。是時文康年已高,為之動,故歐 公六十五即休致。門生或有言公德望為朝廷倚重, 且未及年,豈容遽去?公答曰:「某平生某節,為後生描 畫盡,惟有早退,以全晚節,豈可更被驅逐乎?」以是知 公未老告歸,蓋以文康公為戒,且踐疇昔之言也。或 云歐公游潁陽,見山中石壁上丹書「神清洞」,即此時 也。

《墨莊漫錄》:歐陽文忠公與韓子華、吳長文、王禹玉同 直玉堂,嘗約五十八歲即致仕,子華書於柱上,其後 過限七年,方踐前志,寄子華曰:「俗諺云:也賣弄得過 裏。」其詩曰:「人事從來無處定,世途多故踐言難。誰知 潁水閒居士,十頃西湖一釣竿。」

《聞見後錄》:歐陽公乞致仕表云:「俾其解組官庭,還車 故里。披裘散髮,逍遙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 之樂。」客有面嘆其工緻平淡者,公曰:「也不如老蘇秀 才,有田一廛,足以為養。行年五十,復將何求?」蓋蘇明 允《謝官牋》中語,公愛之尚不忘耳。

《澠水燕談錄》:初,歐文忠公與趙少師概同在中書,嘗 約還政後再相會。及告老,趙自南京訪文忠公於潁 上,文忠公所居之西堂曰「會老」,仍賦詩以志一時盛 事。時翰林呂學士公著方牧潁,職兼侍讀,及龍圖,特 置酒於堂,宴二公,文忠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 士,清風明月兩閒人」之句。

《東軒筆錄》:歐陽修致仕居潁,蔡,承禧經由上謁於私 第,從容曰:「公德望隆重,朝廷所倚,未及引年,而遽此 高退,豈天下所望也?」歐陽公曰:「吾與世多忤,晚年不 幸為小人誣衊,止有進退之節,不可復令有言而竢 逐也。今日乞身已為晚矣。」小人蓋指蔣之奇也。歐陽 公在潁,惟衣道服,稱六一居士。又為傳以自序。 《揮麈》前錄:國朝百官致仕,庶僚守本官,以合遷一官 回授任子,侍從仍轉一官,宰執換東宮官。熙寧初,歐 陽文忠公始以太子少師帶觀文殿學士致仕,示特 恩也。故《謝表》云:「道愧師儒,乃忝春官之峻秩;身居畎 畝,猶兼書殿之隆名。」自是以為例。

《青箱雜記》:樞相張公昇,字杲卿,陽翟人。大中祥符八 年,蔡齊下及第,仕亦晚達。皇祐中,自潤州解官,時已 六十餘,語三命僧化成曰:「運限恰好,去未得。」未幾,除 侍御史知雜事。不十年,作樞相,退歸陽翟,生計不豐, 短㲲輕絛,翛然自適。乃結庵於嵩陽紫虛谷,每旦晨 起,焚香讀華嚴,庵中無長物,荻簾紙帳、布被、革履而 已。年八十餘,自撰《滿江紅》一首,聞者莫不慕其曠達。 詞曰:「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 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明月,交光好。便假 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何時 了。算簟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但思行 樂常不早。待春來、㩦酒殢東風,眠芳草。」 杜祁公酷嗜吟詠,致政後,作《林下書懷》詩曰:「從政區 區到白頭,一生寧肯顧恩仇。雙鳧乘鴈常深媿,野馬 黃羊亦過憂。豈是林泉堪佚老,只緣蒲柳不禁秋。始 終幸會承平日,樂聖惟能擊壤謳。」然予不見野馬黃 羊事,後讀唐《張說傳》乃見之,則所謂吾肉非黃羊必 不畏,吃血非野馬必不畏刺是已。

《齊東野語》:韓忠武王以元樞就第,絕口不言兵,自號 清涼居士,時乘小騾放浪西湖泉石間。一日至香林 園,蘇仲虎尚書方宴客,王徑造之,賓主歡甚,盡醉而 歸。明日,王餉以羊羔,且手書二詞以遺之。《臨江仙》云: 「冬日青山瀟洒靜,春來山暖花濃。少年衰老與花同。 世間名利客,富貴與貧窮。榮華不是長生藥,清閑不 是死門風。勸君識取主人公。單方只一味,盡在不言 中。」《南鄉子》云:「人有幾何般,富貴榮華總是閑。自古英 雄都是夢,為官。寶玉妻兒宿業纏。年事已衰殘。鬚鬢 蒼蒼骨髓乾。不道山林多好處,貪歡。只恐癡迷誤了 賢。」王生長兵間,未能知書,晚歲忽若有悟,能作字及 小詞詩詞,皆有見趣,信乎非常之才也。

《澠水燕談錄》:慶曆末,杜祁公告老,退居南京,與太子 賓客致仕王煥、光祿卿致仕畢世長、兵部郎中分司 米實、尚書郎致仕馮平為「五老會,吟醉相勸,士大夫 高之。祁公以故相耆德,尢為天下傾慕。兵部詩云:『九 老且無元老貴,莫將西洛一般看。五人年皆八十餘。 康寧爽健,相得甚歡。故祁公詩云:『五人四百有餘歲』』」, 深稱分曹與挂冠。而畢年最高,時九十餘,故其詩云: 「非才忝預最高年。」是《時歐文忠公留守雎陽》而嘆慕, 借其詩觀之,用《次韻》卒章云:「聞說優游多唱和,新詩 何惜借傳看。」

張文懿既致政,而安健如少年。一日,《西京看花回》,道 帽、道服、乘馬、張蓋,以女樂從入鄭門。監門官不之識 也,且禁其張蓋,以門籍請書其職位,文懿以小詩大 書其紙末云:「門吏不須相怪問,三曾身到鳳池來。」監 門官即以詩進,仁宗遣中使,賜以酒餼問勞。

《續聞見近錄》:張文懿為鄧國公,既致政還鄉,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