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正守鄧,置酒高會,軍校皆命坐,文懿既坐,即據主席 而客。文正席中駭之,文懿徐曰:「公知鄧州,蹔守此土 耳,老夫開國於此,所以主席無嫌。」識者是之。明日文 懿復置會,揮金甚盛,以帛三百端為文正壽,時人榮 之。

《過庭錄》:彭季長長子衛明微,時奉母晏夫人調官宣 城簽判。母難於遠涉,明微年未三十,遂承志掛冠歸, 栽花植竹,築堂曰「壽燕」,歲時奉親遊宴,盡其樂。晏夫 人八十餘卒,明微亦享上壽,忠宣有詩美之。

曾肇子開守亳,秩滿丐祠《歸江南》一詞,《別諸僚舊》云: 「歲晚鳳山陰,看盡楚天冰雪。不待牡丹時候,又使人 輕別。如今歸去老江南,扁舟載風月。不似畫梁雙燕, 有重來時節。」

范蜀公六十三歲致政,歸第後十餘年,上欲起之者 再三。蜀公表謝云:「六十三而告老,蓋不待年;七十五 而復來,孰云中禮?」朝廷無以強之,竟從其請。

《聞見前錄》:英宗即位,侍御史呂誨獻可言王安石不 已,出知鄧州。獻可病,自草章乞致仕,曰:「臣無宿疾,偶 值醫者用術乖方,殊不知脈候有虛實,陰陽有逆順, 診察有標本,治療有先後,妄投湯劑,率任情意,差之 指下,禍延四肢,寖成風痹,遂難行步。非秖憚蹠盭之 苦,又將虞心腹之變,勢已及此,為之奈何?雖然,一身 之微,固未足恤,其如九族之託,良以為憂。是思納祿 以偷生,不俟引年而還政。」蓋以一身之疾,喻朝政之 病也。溫公、康節日就臥內問疾,獻可所言,皆天下國 家之事,憂憤不能忘,未嘗一語及其私也。

《宋史吳瑛傳》:「瑛,蘄州蘄春人。知郴州,至虞部員外郎。 治平三年,官滿如京師,年四十六,即上書請致仕。公 卿大夫知之者,相與出力挽留之,不聽,皆嘆服以為 不可及相率賦詩飲餞於都門,遂歸蘄。有田僅足自 給,臨溪築室,種花釀酒,家事一付子弟。賓客至必飲, 飲必醉。或困臥花間,客去亦不問,有臧否人物者,不」 酬一語,但促奴益行酒,人莫不愛其《樂易》而敬其高。 嘗有貴客過之,瑛酒酣而歌,以樂器扣其頭為節,客 亦不以為忤。

《張齊賢傳》:「齊賢請老,以司空致仕,入辭便坐,方拜而 仆,上遽止之,許二子扶掖升殿,命益坐茵為三。歸洛 得裴度午橋莊,有池榭松竹之盛,日與親舊觴詠其 間,意甚曠適。」

《張宗誨傳》:「『宗誨以祕書監致仕,嘗事干謁,其子曰:昔 賀祕監以道士服東歸會稽,明皇賜以鑑湖,以為休 老之地。今洛下雖無鑑湖,而嵩、少、伊、瀍,天下佳處,雖 非朝廷所賜,皆閑逸之人所有爾。大人盍衣羽服以 優游,何必更事請謁乎』?宗誨曰:『吾作白頭老監,枕書 而眠,何以賀老流沙之服為哉』!時以為名言。」

《宇文之邵傳》:之邵為曲水令,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 疏奏不報,喟然曰:「吾不可以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 允歸,時年未四十,自強於學,不易其志,日與交友為 經史琴酒之樂,退居十五年而終。司馬光曰:「吾聞志 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今於之 邵見之矣。」范鎮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學富而行篤, 少我二十一歲,而先我掛冠,使吾慊然。」其為兩賢所 推尚如此。

《李東之傳》:「東之請老,自工部尚書拜太子太保致仕。 舊無閤門謝辭式,特賜對延和,命之坐,仍置宴資善 堂。遣使諭之曰:『以先帝梓宮在殯,朕不得為詩』。」令講 讀官皆賦詩,勸勞甚渥。又敕王珪敘其事。東之出都 門,即幅巾白衣以見客。再遷少師。熙寧六年卒,年七 十八。有李受者,字益之,長沙之瀏陽人也。仕於治平 中,至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屢以老乞骸 骨,不聽。神宗立,進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復言:「臣在 先帝時,年已七十,不敢竊祿以自安。今又加數年,筋 力憊矣,惟陛下哀之。」於是拜刑部侍郎致仕,賜宴賦 詩及序,如東之禮。相去數月,故時稱「二李。」

《李孝基傳》:「孝基累官光祿卿,與父東之同謝事,纔年 五十,士大夫美之,以比二疏。」

《聞見近錄》:李東之、李受自侍從請歸老,先公時在經 筵,因而奏曰:「東之等尚可陳力而亟請老,近年士大 夫貪冒爵祿,年踰禮經而不知止者多矣,望陛下稍 加恩數,以勵風俗。」已而詔就資善堂會經筵官賜餞, 內出珍果名花、巨觥酌勸,時人榮之,比之二疏。 《宋史范鎮傳》:鎮為翰林學士,知通進銀臺司,言青苗 疏五上,其後指安石用喜怒為賞罰,曰:「陛下有納諫 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 民之術,臣知言入觸大臣之怒,罪且不測。然臣職獻 替而無一言,則負陛下矣。」疏入,安石大怒,持其疏至 手顫,自草制極詆之。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得恩典 悉不與。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 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和平之福。天下聞而壯 之。安石雖詆之深切,人更以為榮。既退,蘇軾往賀曰: 「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