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期言此數十人當終身勿徙。純仁聞而憂憤,欲齋戒 上疏,申理之所親,勸以勿為觸怒,萬一遠斥,非高年 所宜。純仁曰:事至于此,無一人敢言。若上心遂回,所 繫大矣。不然,死亦何憾!」乃疏曰:「大防等年老疾病,不 習水土,炎荒非久處之地,又憂虞不測,何以自存?臣 曾與大防等共事,多被排斥,陛下之所親見。臣之激 切,止是仰報聖德。向來章惇、呂惠卿,雖為貶謫,不出 里居。臣向曾有言,深蒙陛下開納。陛下以一蔡確之 故,常軫聖念。今趙彥若已死,貶所將不止一蔡確矣。 願陛下斷自淵衷,將大防等引赦原放。」疏奏,忤惇意, 詆為同罪,落職知隨州。明年,又貶武安軍節度副使, 永州安置。時疾失明,聞命怡然就道。或謂近名,純仁 曰:「七十之年,兩目俱喪,萬里之行,豈其欲哉?但區區 之愛君,有懷不盡,若避好名之嫌,則無為善之路矣。」 每戒子弟毋得小有不平。聞諸子怨章惇,純仁必怒 止之。江行赴貶所,舟覆,扶純仁出,衣盡濕,顧諸子曰: 「此豈章惇為之哉?」既至永,韓維責均州,其子訴維執 政日與司馬光不合,得免行。純仁之子欲以純仁與 光議役法不同為請,純仁曰:「吾用君實薦,以至宰相。 昔同朝論事不合則可,汝輩以為今日之言則不可 也。有」愧心而生者,不若無愧心而死。其子乃止。 《續通鑑綱目》:宋哲宗元符二年,鄒浩以數論事,帝親 擢為右正言,露章劾章惇不忠慢上之罪,未報而劉 后立。浩上疏言:賢妃與孟后爭寵而孟后廢,今乃立 之,殊累聖德,乞追停冊禮。帝曰:「此祖宗故事,豈獨朕 耶?」浩對曰:「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 其小疵邪?」帝變色,持其章,躊躇若有所思,因付於外。 明日,章惇詆其狂妄,除名勒停,羈管新州。初,陽翟田 畫議論慷慨,與浩以氣節相激厲。劉后立,畫謂人曰: 「志完不言,可以絕交矣。」浩既得罪,畫迎諸途,浩出涕, 畫正色責之曰:「使志完隱默官京師,遇寒疾不汗五 日,死矣。豈獨嶺南之外能死人哉!願君毋以此舉自 滿,士所當為者,未止此也。」浩茫然自失,謝曰:「君贈我 厚矣。」

《老學庵筆記》:李莊簡公泰發,奉祠還里,居于新河。先 君築小亭曰千岩亭盡見南山,公來必終日。嘗賦詩 曰:「家山好處尋難遍,日日當門只臥龍。欲盡南山巖 壑勝,須來亭上少從容。」每言及時事,往往憤切興歎, 謂秦相曰:「咸陽一日來坐亭上,舉酒屬先君曰:『某行 且遠謫矣,咸陽尤忌者,某與趙元鎮耳』。趙既過嶠,某」 何可免?然聞趙之聞命也,涕泣別子弟。某則不然,青 鞋布襪,即日行矣。後十餘日,果有藤州之命,先君送 至諸暨,歸而言曰:「泰發。」談笑慷慨,一如平日。問其得 罪之由,曰:「不足問,但咸陽終誤國家耳。」

宋文安公《自禁庭謫鄜畤詩》云:「九月一日奉急宣,連 忙趨至閤門前。忽為典午知何罪,謫向鄜州更憮然。」 蓋當時謫黜者,召至閤門,受命乃行也。

《宋史張九成傳》:「九成歷刑部侍郎,謫守邵州。中丞何 鑄言其矯偽欺俗,傾附趙鼎,落職丁父憂,既免喪,秦 檜取旨,上曰:『自古朋黨畏人主知之,此人獨無所畏, 可與宮觀』。」先是,徑山僧宗杲善談禪理,從游者眾,九 成時往來其間。檜恐其議己,令司諫詹大方論其與 宗杲謗訕朝政,謫居南安軍。在南安十四年,每執書 就明,倚立庭磚,歲久,雙趺隱然。席帥致籯金九成曰: 「吾何敢苟取!」悉歸之。

《清波雜志》:四十年前,朝士遭論,徑放謝辭,倉皇出關, 親厚者亦不敢相聞。迨更化之後,稍革此風,猶未敢 舒肆。叔祖由三院御史貳春官,未幾罷斥,時王公元 樞德言任小司空,趨局即請早出假,同列叩之,答曰: 「綸今日欲送周為高。」為高,叔祖字也,從列尾而至者 一二耳。近時去國者,冠蓋祖餞,從容理裝,風俗歸厚, 于世,豈小補哉?括蒼管銓平仲監秦邸,坐事免官。秦 丞相手封銀一笏,以助其歸,恃此方敢留一二日,蓋 秦早授館于其家,故特致此禮。

《桯史》:「周益公相兩朝,慶元間,以退傅居于吉,隱然有 東山之望,當路忌之。時善類引去者紛紛,一皆指為 偽學。婺有呂祖泰者,東萊之別派也,勇義敢言,憤時 事之日非,奮然投匭上書力詆用事者,且乞以益公 為相。皁囊下三省,朝論雜然起,或以為益公實頤指 之,遂露章奏劾,且謂淳熙之季,王魯公為首台,益公 嘗擠而奪之位,以身為偽學標準,羽翼其徒,使邪說 橫流以害天下。屏居田野,不自循省,而誘致狂生扣 閽自薦,以覬召用,乞加貶削。」上不以為然,言者益急, 乃鐫一官為少保,下祖泰于天府,杖而竄之。益公上 表謝,余時在里中傳得之,今尚憶其全文曰:「告老七 年,宿愆故在;貶官一等,洪造難名。敢」期垂盡之年,猶 麗怙終之罪。《中謝》。伏念臣疏庸一介,際遇四朝。逮事 高皇,已遍塵于臺省;受知孝廟,復久玷于機衡。不思 勉效于同寅,乃敢與聞于異論。既肺肝眾所共見,豈 口舌獨能自明。唯光宗興念于元僚,亦屢分於閫寄。 肆陛下曲憐其末路,爰俾遂于里居。首將正于狐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