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6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吳志孫權傳》:赤烏五年「正月,百官奏立四王,詔曰:今 天下未定,民物勞瘁,且有功者或未錄,饑寒者尚未 恤,猥割土壤,以豐子弟,孤甚不取,其釋此議。」

《大唐新語》:武德中,以景命惟新,宗室猶少,至三從弟 姪皆封為王。及太宗即位,問群臣曰:「遍封宗子於天 下,便乎?」封德彝對曰:「不便。歷觀往古,封王者當今最 多。兩漢以降,唯封帝子及兄弟。若宗室疏遠者,非有 大功,如周之郇、滕,漢之賈、澤,並不得濫居名器,所以 別親疏也。」太宗曰:「朕為百姓理天下,不欲勞百姓以 養己之親也。」於是疏屬悉降爵為公。

《唐書李百藥傳》:「貞觀元年,百藥拜中書舍人,封安平 縣男。明年,除禮部侍郎。時議裂土與子弟功臣,百藥 上《封建論》,理據詳切,帝納其言而止。」

《蕭瑀傳》:帝問瑀:「朕欲長保社稷,奈何?瑀曰:三代有天 下,所以能長久者,賴封建諸侯以為藩屏。秦置守令, 二世而絕。漢分王子弟,享國四百年。魏晉廢之,亡不 旋踵。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納之。

《文獻通考》:「貞觀二年,始議分封列土之制。特進魏徵 議曰:『臣聞三代之利,建藩屏,保乂皇家。兩漢之大,啟 山河,同獎王室。故楚國不恭,齊桓有召陵之舉;諸呂 搆難,朱虛奮北軍之謀。九鼎危而復安,諸侯傲而還 肅。比夫秦之孤立,子弟為匹夫;魏氏虛名,藩扞若囹 圄,豈可同年而語哉?至於同憂共樂之談,百足不僵』」 之義,曹冏《六代》,陸機五等,論之詳矣。陛下發明,詔封 五等,事雖盡善,時即未遑。何也?自隋氏亂離,百殃俱 起,黎元塗炭,十不一存。始蒙敷至仁以流元澤,沐春 風而霑夏雨,一朝棄之,為諸侯之隸,眾心未定,或致 逃亡,其未可一也。既立諸侯,當建社廟,禮樂文物,儀 衛左右。頓闕則理必不安,粗修則事「有未暇,其未可 二也;大夫卿士咸資祿俸,薄賦則官府困窮,厚斂則 人不堪命,其未可三也。王畿千里,地稅不多,至於貢 賦所資,在於侯甸之外。今若並為國邑,京師府藏必 虛,諸侯朝宗,無所取給,其未可四也。今燕、秦、趙、代俱 帶蕃裔,黠羌旅拒,匈奴未滅,追兵內地,遠赴邊庭,不 堪其勞,將有他變,難」安易動,悔或不追,其不可五也。 原夫聖人舉事,貴在相時,時可未可,理資通變。敢進 芻蕘之議,惟明主擇焉。

六年,監察御史馬周上疏曰:「伏惟詔書,令宗室勳賢 作鎮部,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則無黜免。臣 竊惟陛下封之者,誠愛之重之,欲其後裔承守,而與 國無疆也。臣以為如詔旨者,陛下思所以安存之,富 貴之,然後使其為世官也。何則?以堯、舜之父而有朱、 均之子,倘有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則兆庶被其殃而 國家受其敗。正欲絕之,則子文之理猶在;正欲留之, 而欒黶之惡已彰。」與其毒害於見存之百姓,則寧使 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 以傷之也。臣謂宜賦以茅土,疇其戶邑,必有材行,隨 器方授,則雖其翰翮非強,亦可以獲免尤累。昔漢光 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終全其代「者,良得其術也。 願陛下深思其宜,使夫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 也。」

十一年,詔曰:「設官司以制海內,建藩屏以輔王室,莫 不明其典章,義存於致理;崇其賢戚,志在於無疆者 也。今採按部之嘉名,參建侯之舊制,共理之職重矣, 分土之實存矣。已有詔書,存其至理,繼世垂範,貽厥 後昆,維城作固,同符前烈。荊州都督荊王元景、涼州 都督漢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禮、潞州都督韓王」 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則、鄭州刺史、鄭王元懿、絳州 刺史、霍王元軌、虢州刺史、虢王元鳳、豫州刺史、道王 元慶、壽州刺史、舒王元名、鄧州刺史、鄧王元裕、幽州 都督、燕王靈夔、蘇州刺史、許王元祥、安州都督、吳王 恪、相州都督、魏王恭、齊州都督、齊王祐、益州都督、蜀 王愔、襄州刺史、蔣王惲、揚州都督、越王正、并州都督 晉王治、秦州都督紀王慎等,或地居旦奭,夙聞《詩》《禮》; 或望乃間平,早稱才藝。並爵崇土宇,寵兼車服。誠孝 之心,無忘於造次;風政之譽,克著於期月。宜冠藩垣, 胙以休命。其所署刺史,咸令子孫世世承襲。

十一年,又以司空長孫《無忌》為趙州刺史,改封趙國 公;尚書左僕射房元齡為宋州刺史,改封梁國公;司 空杜如晦密州刺史,封萊國公;特進李靖為濮州刺 史,改封衛國公;特進高士廉為申州刺史,改封申國 公;趙郡王《孝恭》為觀州刺史,改封河間郡王;同州刺 史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光祿大夫李 勣為蘇州刺史,改封英國公;左驍衛大將軍段志元 為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右領軍大將軍程知節為 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兵部尚書侯君集為陳州刺 史,改封陳國公;任城王道宗為鄂州刺史,改封江夏 郡王;太僕卿劉弘基為朗州刺史,改封夔國公;金紫 光祿大夫張亮為澧州刺史,改封鄖國公。詔曰:「周武 定業,胙茅土於子孫;漢高受命,誓帶礪於功臣。豈止 重親賢之地,崇其典禮,抑亦固磐石之基,寄以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