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9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求,由近而及遠,則土產之物皆可推而知之矣。大抵 風土之說,總而言之,則方域之多,大有不同。詳而言 之,雖一州之域亦有五土之分,似無多異。《周禮》大司 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二曰川澤, 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以土宜之法辨十有 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 鳥獸,以育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 種,以教稼穡樹藝。然稼穡樹藝,只有《周禮》草人「掌土 化之法,以物土,相其宜而為之種。凡糞種,騂剛用牛, 赤緹用羊,墳壤用麋,渴澤用鹿,鹹潟用貆,勃壤用狐, 埴壚用豕強。」「用蕡,輕𤐫,用犬」,此謂占地形色為之 種者。一取牛羊等汁,以溲種而化之,使美則得其宜 矣。若今之善農者,審方域田壤之異,以分其類;參土 化、土會之法,以辨其種。如此可不失種土之宜,而能 盡稼穡之利矣。

大學衍義補

《重民之事》

《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

臣按:君之所以治者以民,民之所以生者以食,食之所以足者以農,農之所以耕者以時,人君所以設為州牧以子養乎民,使之得以遂其生。欲遂其生,日食不可闕,欲足其食,農時不可違,此帝舜所以咨牧而必以食為先而勉之以時也。

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穀。」

臣按:帝舜於咨四岳求奮事功,熙帝載之後,即首命棄以仍其舊職,而後繼之敷教明刑之官,則農事在所重而當先可知矣。

周公作《無逸》曰:「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 逸,則知小人之依。」

臣按:人君兢兢然所以居其身於無時暇逸之地者,必先知夫稼穡之艱難也。備嘗其艱難之事而後居於逸樂之地,則知小人之所依矣。小人所依在乎稼穡,為人上者烏可緃己之欲以妨農事而使之失其所依哉?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臣按:文王卑服猶禹所謂「惡衣服」 也,文王於衣服之奉所性不存,專意於安民養民之功,然不謂養民而謂之田者,周家以農事開國,自公劉以來咸以稼穡為事,而文王尤專心田事,即是以為養民之功也。

《周頌》曰:「嗟嗟臣工,敬爾在公。王釐爾成,來咨來茹。嗟 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於皇來牟,將 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眾人,庤乃錢鎛,奄 觀銍艾。」

臣按:此周成王《戒農官》之詩。凡命他官皆無《詩》,而命農官獨有者,蓋以農者王政之本,周家以此開國,故重其事也。成周盛時,其播時百穀之事具有成法,群臣百官容或有不盡知者,故於戒飭之際致其深嘆之言,而且加以「敬」 之一辭,俾其詳考夫先王之成法以為三農之勸相,既不可失其時,又不可失其度,自「耕種以至於收穫,無一不循其序。凡舊田與夫新田,無一不得其宜。官則盡其勸相之功,民則致其耕治之力,一一皆如先王成法可也。」 嗚呼,先王之世,盡心於農事者如此,秦漢以來,豈復有事哉?

《噫嘻》,春夏祈穀于上帝也。其詩曰:「噫嘻,成王既昭假 爾。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 耕,十千維耦。」

臣按:我朝學士朱善謂此詩舉成王之諡,則成王以後之詩也。成王既置田官而戒命之,後王復遵其法而重戒之。「率時農夫」 ,農官之職也。「播厥百穀」 農夫之事也;《終三十里》欲其地之無遺利也,《十千維耦》欲其人之無遺力也。吁,古之帝王致力於農事也如此,後世之君聽民自耕自穫,所以命官以治之者,徵租賦、督力役而已,能勿擾之,使其得以盡力南畝,已為幸矣。況求其戒敕農官,勸相農民,勤勤懇懇如是夫!

《周禮:遂師》,「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時事。」 「遂大夫,正歲,簡稼器,修稼政。三歲大比,則帥其吏而 興甿,明其有功者,屬其地治者。」

縣正趣其稼事而賞罰之。

《酇長》趣其耕耨,稽其女工。

《里宰》「以歲時合耦于耡,以治稼穡,趣其耕耨,行其秩 敘。」

《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種,周知其民與其 所宜地以為法,而縣于邑閭。」

臣按:《周禮》,周公致太平之書也。周家自后稷以來以農為國,故周公於書既作《無逸》以為其君告,使其知小民之所依而不敢逸豫;又於《詩》作《豳頌》以為其君誦,使其知王業之所起而不敢荒寧。及其作《周官》也,一書之間設官分職,其間為農事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