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1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則又終古舄鹵。田在上下壤之間,土厚而水深,則號 「膏腴。」以其得水蓄洩,可為旱澇備。而所為能蓄洩者, 以有圩岸耳。歲苦旱,則河之水續桔槔而上以入於 田,河不龜坼,田不乏溉。歲苦澇,則戽水出於河而岸 障之,雖勞人力,不盡待命於天。自三江道湮,疏濬失 宜,恆雨注積,而無從尾閭也。水襄於岸寸許,而膏腴 汨為巨浸,不能與下濕者論,良瘠矣。廟堂深惟國計, 軫念民瘼,枚擇憲臣,專董水政,而閩之林公實來。公 承簡書之重,躬橇載之勤,周爰咨諏,尋源徹委,決壅 導積,滌洳存匯。塘之浦之,涇之,港之溪之閘之,以為 宣節之大計者,既殫厥心矣。條縷其目,知圩岸為切 務而修築焉。卑令高,缺令補,廢令興,薄令培而厚,浮 令杵而堅。規畫既定,先有司而躬督察之,東馳西顧, 不遑寧處。自庚辰歲農隙始事,凡閱歲而次第告成。 方歲之澇也,故老相傳說,以為「正德庚午、嘉靖辛酉, 纔淫雨匝旦,漂沒無算。」今浹旬彌月,而民幸不悉魚 者,伊誰力耶?先見之預圖,而成勞之陰賜也。且圩岸 之有「無,其利害彰彰也。農民櫛沐藨蔉,罄室竭力於 田,而婦子懸命焉。寧束手於一朝之患,號呼奔走其 傍,痛莫之救,而獨不為先事之備?」余怪而究其說矣, 每圩田畝姑以千計,田其中者姑以百計。百家之中, 有十不協力而九十家者,修築之無益也。農雖值有 年,僅給俯仰,困於澇而轉徙者眾矣,宜未暇為圩岸 計。「岸土取於田,岸寬則田窄小,民愚不察其損小而 利大也。」今令出於官,何力不協,遠近風行,咸德上佚。 道之使誰不子來,誰復惜小。況公誠意感孚,一時司 牧者競矢公心,勸相多方,視民之私計者功相萬矣。 故圩岸之利不難知,難在公之悉民隱而為之任之 也。公績不磨,而有紹之者,民其永賴哉。

《丈量策》
虞淳熙

大哉王言乎!所為區四宇者,即軒轅氏有過之無不 及也;所為正經界者,即子輿氏若潤之非崖略也。蓋 皇仁在十曆而不為始,何則?慎慮終矣。皇仁在萬曆 而不為終,何則?如其始矣。《聖諭》曰:「丈量以厚下安民, 殆《易》之益乎?」求羨於畦畛之外,而填庾廩之內,何厚 何安?故仁政必自安厚始也,在循法之吏也。《聖諭》曰: 「丈量欲安靜不擾」,殆書之無為乎?假藉乎胥徒之名, 而當蛇虎之實,何安何靜?故仁政必自安靜始也,在 長厚之吏也。故得其人之為貴。大哉王言乎!今夫平 天下者均天下,王人執矩,司空執度,以為均也。跬步 而無矩,則爭於步;立錐而無度,則爭於立。察后英辟, 割污暴而食良奧,必有矩度。曰區,曰「界,曰井,曰廬,曰 封植溝塗,曰阪險原隰,曰公私中外,曰阡陌表畷」,皆 均也。濬澮若帶,而視如江河,崇塍若域而喻如山岳, 故天下鮮極富極貧之家,而無患寡患貧之意。居無 何,學校興,賢矣。禮耕義種,不祈土地,以為富者起而 讓路於畔,則仁政之終哉!是以虞芮冥心於周路,商 畯代耕於葛郊,亦言安厚寧靜之極而已。自商鞅、李 悝裂其地紀,呂政、李斯恣其剖析,新室不足美,新法 不足變,周文公《太平之書》幾為千人鵠,而洞壞已甚, 則有請限田者矣,其人江都之逐臣也;請均田者矣, 其人疏逖之賤吏也;自井而自分之名一家之三代 者矣,其人關中之廢儒也。彼其量而入,量而出,君臣 之間,淺深長短,猶然未測,而謂遽能均平天下乎?若 均平天下,則無如此時也。君臣之心,靡尺寸之隔也; 君民之心,又靡尺寸之間也。聖諭出於朝而臣為綸, 《聖諭》宣於野而民為綍,則又足引繩而齊一世也。然 而猶未盡均者,將無吏之弊哉?夫民得尺,則曰「我之 尺匿不欲人議修短」;得寸,則曰「我之寸閔不畏人行 侵奪。有田於此,欺以薄賦乃售,而求售者歸賦於所 已賦之田;有田於此,詒以不賦乃售,而求售者影賦 於所不賦之戶。棄疾嫁禍,惟是之繇。」吏從而按之,因 疾之禍之,於是目為鷙、為苛,為不安不厚、不靜而擾, 則所謂難與慮始也。吾之始以始,仁也。無以易慮,若 何乎吏,無以承諭,若何乎?慮,則當承聖諭而徐徐焉。 「營四海於目。厥田惟官,官若干畝,無以交於民。厥田 惟寺,寺若干畝,無以交於民。厥田惟莊,莊若干畝,無 以交於民。厥田惟屯,屯若干畝,無以交於民。厥田惟 蒙古土酋若干畝,蒙古土酋無以交於民。天下田多 在民耳,先其不在民,而民之蜮其心者,不能射也。厥 土肥惟上」,上從其上於賦而則重。厥土良,惟中,中從 其中於賦而則減。厥土磽,惟下,下從其下於賦而則 輕。天下田用成賦耳。分其田為三則,而數之浮於籍 者,可盡去也。厥民巧,計弓而畝則武之便。厥民殷,計 區而畝則畫之便。厥民淳,計日計種而畝則景移黍 積之便。天下田,隨土風耳,因其俗之利而法之,局於 古者罔足程也。嗟乎!軒轅之立算後世,命曰《圓測》,當 其迎隨之靡定,而膠者苑者執以疾民禍民無巳時, 況率屬而據其奧,使婦子坐行膳橐,短井落田是用 增,彼靜耶?抑為擾耶?孟軻之經界,於時猶曰「潤澤」,當 其通變以不倦,而刻者文者執以疾民禍民無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