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1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世祖紀》:「至元十七年冬,塔剌不罕軍與賊力戰者,命 給田賞之。」

二十五年春,賜葉李平江嘉興田四頃。

《續文獻通考》:「王昌齡守衛輝路,清水出輝縣山陽鎮 以入衛河。昌齡因度原隰,創濬溝澮,溉田數百頃。」 《元史烏古孫澤傳》:「澤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副使。邕管 徼外蠻數為寇,澤循行並徼,得阸塞處,布畫遠邇,募 民伉健者四千六百餘戶,置雷留那扶十屯,列營堡 以守之。陂水墾田,築八堨以節瀦洩,得稻田若干畝, 歲」收穀若干石為軍儲,邊民賴之。海北元帥薛赤干 贓利事覺,行省檄澤驗治。澤馳至雷州,盡發其奸贓。 雷州地近海,潮汐齧其東南陂塘,鹼、農病焉,而西北 廣衍平袤,宜為陂塘。澤行視城陰曰:「三溪徒走海而 不以灌溉,此史起所以薄西門豹也。」乃教民浚故湖, 築大堤,堨三溪瀦之,為斗門七,堤堨六,以制其贏耗。 釃為渠二十有四,以達其注輸。渠皆支別為閘,設守 視者時其啟閉。計得良田數千頃,瀕海廣潟,並為膏 土。民歌之曰:「舄鹵為田兮孫父之教。渠之泱泱兮長 我秔稻。自今有生兮無旱無澇。」 《續文獻通考》:成宗謂省臣曰:「東南民多貧瘠,苦無田, 皆佃富人之田。」

《元史成宗紀》:「大德二年冬,諸王小薛所部三百餘戶, 散處鳳翔,以潞州田二千八百頃賜之。」

四年秋,曹州探馬赤軍與民訟地百二十頃,詔別以 鄰近官田如數給之。

《續文獻通考》:「大德九年,溫州判皮元重建陰均斗門。 初,金舟東西四鄉之水赴於陰均、樂清邑令汪季良 建斗門制之。後圮壞河流,有洩無蓄,海潮大時,澎湃 衝突,逕入河皆為田害,故歲多歉而民貧。至是,皮元 奮然致書報恩寺講師,緣募物料,先築上下堰決水, 更板閘二十四層,而以上三十六源皆得蓄洩之宜」, 溉田四十餘萬畝,民為碑以頌之。

《元史武宗紀》:「至大元年夏,以沒入朱清、張瑄田產隸 中宮。」

三年冬,以「《朱清子虎》《張瑄子》《文龍》往治海漕」,以所籍 宅一區、田百頃給之。

《孝友傳》:「王薦,福寧人,性孝而好義。劉仲山嘗以田鬻 於薦,及死不能葬,且無子,族以其貧,莫肯為之後,薦 即以田還之,使置後,且治葬焉。」

《吳元珪傳》:「元珪,皇慶元年,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 臣言,江南殷富,蓋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檢覆之法,當 益田畝累萬計。元珪曰:『江南之平,幾四十年,戶有定 籍,田有定畝,一有動搖,其害不細』。執其論固爭,月餘 不能止,移疾去。延祐元年,拜甘肅行省左丞。歲餘召 還,俾宣撫遼陽諸郡。復為樞密副使,召見嘉禧殿,帝」 曰:「卿先朝舊臣,宜在舊服。」特加榮祿大夫,賜鈔五千 緡、貂裘二襲。元珪奏曰:「苦性祖限田四百畝以給軍 需,餘田悉貢賦稅。今經理江淮田土,第以增多為能, 加以有司頭會箕斂,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臣恐變 生不測,非國之福,惟陛下少加意焉。」帝曰:「凡爾軍士 之田,並遵舊制。」

《仁宗紀》:「延祐三年春,賜上都開元寺江浙田二百頃, 華嚴寺百頃。秋,賜普慶寺益都田七十頃。」

《續文獻通考》:「延祐三年,建陽興賢里人陳宗寶建陂, 溉田八頃有奇,因名陳陂。」

《元史仁宗紀》:「延祐五年春,賜醜驢、荅剌罕平江路田 百頃。」

《良吏傳》:「楊景行授贛州路會昌州判官,勸民斥腴田 以膳士。」

《虞集傳》:集拜翰林直學士,俄兼國子祭酒,與同列進 曰:「京師之東,瀕海數千里,北極遼海,南濱青、齊,萑葦 之場也。海潮日至,淤為沃壤。用浙人之法,築堤捍水 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合其眾分授以地,官定其畔 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之田,為萬夫之長。 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一年勿征也,二 年勿征也。三年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額於朝廷,以 次漸征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給以祿。十年 佩之符印,得以傳子孫,如軍官之法,則東面民兵數 萬,可以近衛京師,外禦島夷,遠寬東南海運,以紓疲 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獲其用。江海游食盜賊之類, 皆有所歸。」議定於中,說者以為一有此制,則執事者 必以賄成而不可為矣;事遂寢。其後《海口萬戶》之設, 大略宗之。

《近峰聞略》:予嘗得元僧《雪岩外集》,略記數語,其題買 田券云:「賣與買人誰是主,一犁春雨鵓鳩啼。」

《明外史沐英傳》:「英後先鎮雲南十年,歲較屯田增損 以為賞罰,墾田至百萬餘畝。子春、晟、昂皆鎮雲南。春 在鎮七年,大修屯政,闢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灌 宜良涸田數萬畝,民復業者五千餘戶。」

《函史》、明《魚鱗冊》,日久漫漶,買賣推收,虛偽日滋,有實 鬻田而留虛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