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6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財賦之仰於東南者,未嘗不豐也。

《東南歲入》

「今日所入倍於祖宗時,所費亦倍於祖宗時。自宋混 一之初,所入緡錢不過一千六百餘萬,太宗皇帝以 為極盛,兩倍於唐室矣。其後月增歲廣,至熙、豐間,言 利之臣極力聚斂,然後歲入五千餘萬。渡江之初,東 南歲入不過千萬,比年乃增至六千五百餘萬,則所 入信倍於祖宗時多矣。祖宗時,中都吏祿、兵廩之費」, 全歲不過百五十萬。元豐之間,紛更費用,猶不過月 支三十六萬。至宣和「間,崇侈無度,然後月支百二十 萬。渡江之初,雖連年用兵,然月支猶不滿八十萬。比 年安靜無事,乃月支一百二十萬,非泛猶不與焉」,則 其所費亦倍於祖宗時多矣。

《淮浙財賦》

「國用多而常患不足,蓋知生財取財而未知節用。紹 興之初,歲費一千三百二十萬,而一歲所入,止以淮、 浙鹽息計之,已二千三百萬。」以二千三百萬之息,而 為一千三百二十萬之費,國用當充衍而有餘。況夫 今之淮、浙所入,不減於紹興之初,加以江、湖、福建、二 廣租賦,與夫其他名目甚眾,而儲峙匱竭,常患無一 年之儲。何歟。豈非知生財聚財之源。而未知節財之 道歟。

《江淮巴蜀財賦》

漢、唐以江淮、巴蜀財賦給軍,宋以江、淮、巴蜀之資供 軍用,何不見其有餘?巴蜀、江淮,自昔號為富饒。漢高 東向爭天下,獨命蕭何留收巴、蜀以給軍,是以巴蜀 之資取天下也。唐肅宗駐兵彭源,河、洛以北,莽為盜 區。第五琦所謂「財賦之所出,江、淮為淵」,請以江、淮租 賦,命輕貨以給軍。故史臣謂張巡、許遠全江淮財用 以濟中興,此以江淮之資乎天下也。今斂戍守邊,徒 以江淮巴蜀之資為巴蜀、江淮之用,宜若沛然,未見 其有餘,何哉?

《兩淮湖廣四川財賦》

「版圖視古為減,而財賦視古為增。以今日事勢論之, 合吳、越、楚、蜀之地,東西掎角,視昔版圖所有,殆不能 半,而兩淮、湖廣、四川之賦,分隸於四總所,不屬於上 供,而上供所入,特不過閩、浙數路。」夫以閩、浙數路之 所出,而資東南七八十年軍國之需,無非殫竭民力 以贍經費。

《不應以財賦責守令》

今天下郡縣,皆為計司理財之地;承流宣化字民之 職,皆為計司理財之官。「常賦辦矣,雖溪壑,其誅求不 恤也;上供輸矣,雖鷹虎,其苛劾不責也。不然,則息爭 虞芮,無益督負之煩;遍野農桑,莫贖催科之拙。」世無 盧坦,孰肯違租賦以受罰;人非何易于,孰肯卻榷茶 之請以賈禍乎?夫財賦辦則陟陞矣,雖朘削生民,剝 「及肌體,無所攷也;期會失則貶黜矣,雖撫字心勞,愛 養備至,無所見也。」建章奏上,分畫再三,其得罪而去 者,非茶鹽酒稅之不登,則上供總司之不辦也;非戶 部常額之過期,則轉運需求之不至也。詔下褒美,增 秩賜金,其躐等而進者,非額外聚斂之有餘,則經費 衍用之俱足也;非坑冶鼓鑄之餘數,「則必密進留,州 之兩盡也。財不辦則病官,財必辦則病民。」今之試邑 甚難也。以易于而短於督賦,君子謂之不智;以冉求 而事於聚斂,君子謂之不仁;以淵明而忸於督郵,君 子謂之不勇。戴星而入,令佐之相與語者,非錢粟之 說,無庸議也;抱文書而立者,鴈行以進,非錢粟之計, 無庸書也。《箠楚》列於庭下,叫號痛楚,流血被體,非錢 粟之事,無庸急也。

真西山文集

《講筵卷子》

《大學平天下章》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 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臣按:古今生財之說未有能外此四言者,而先儒呂大臨推明之,可謂確論矣。韓愈有云:「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農之家一而食焉之家六。」蓋古者四民,士、農、工、賈而已,後世益之以道、釋所謂為民者六也。農一而食者六,宜其贍足之難,然士主名教,工治器用,賈通貨財,非無事而食也,若釋與道,則飽食安坐,以蠹吾民。而朝廷乃以鬻祠牒為生財之資。不知釋道日增,則農民日減,財之所自出者耗矣。猥曰生財,可乎?此謂生之者寡,而食之者眾也。農民日減而耕者少,則為之者不疾矣。而國家之用度,又未嘗量入以為出也。以江左一隅之力,而用度數倍於承平之時,夫安得不匱口奏冗官、冗吏、冗兵之弊云  云。夫《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今之事勢,窮極甚矣,不變而通之,其可久乎?然變通之術,豈有他繆巧,夫亦曰節用而已爾。用有節,則經常之費易足,經常之費足,則祠牒之鬻可省。釋道少則農民多,生財之源,無出於此。惟陛下亟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