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2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喪,「共含玉、復衣裳、角枕、角柶。掌王之燕衣服、衽席、 床第、凡褻器。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鄭康成曰:「敦槃類珠玉以為飾 。」 王昭禹曰:「珠槃以盛牛耳,玉敦以盛血。」

凡王之獻金玉、兵器、文織、良貨賄之物,受而藏之。凡 王之好賜,共其貨賄。

《春官》大宗伯之職,「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訂義劉氏曰:「舜陟帝位,始受天下之朝,則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班瑞於群后。」是玉作六瑞,古有之矣。 鄭康成曰:「等猶齊等也。」 鄭鍔曰:「君臣不可無辨,故執瑞玉以辨等降之差,俱以玉為之,以比其有德之義,名曰瑞,則以為合符之驗也。」觀其所執,有以知尊卑之等。今乃王執鎮圭,與公、侯、伯、子、男並列,何以謂之等邦國耶?蓋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平居無事,守之以鎮國,未嘗執。至諸侯之朝,或執圭,或執璧,天子則執鎮圭以臨之。諸侯所執者,九寸、七寸、五寸,而天子執尺有二寸之圭,以受其朝,不患其無別也。

王執鎮圭。

鄭鍔曰:「鎮圭則琢以四鎮之山以為飾,山安靜不動,明王者能鎮安天下。《職方氏》九州各有鎮山,皆琢於此 。」 或曰:「鎮圭猶天府所謂玉鎮,非四鎮也。」

林氏曰:「鎮圭尺有二寸,則天數也。繰藉五采五」

就,備文德也。其玉用全無龐雜也 。王氏《詳說》曰:「王之圭不止於鎮,大圭搢之以朝日,冒圭受之以朝諸侯,至於鎮圭則所用廣矣。《小行人》以見諸侯,典瑞以徵守,以恤凶荒,故言六瑞,必特曰鎮圭。」 鄭鍔曰:「『王有大圭,又執冒四寸,以朝諸侯』。此獨言鎮圭者,蓋朝則執冒,以冒諸侯之圭璧,至於大圭則搢於衣帶之間耳。」 然邦國之君,或圭或璧,特始朝則執以為合符而已,後亦止於用笏。故《記》曰:「凡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飾竹,士用竹。」 笏,所以思書對命,不常執圭也。

公「執桓圭。」

鄭康成曰:「公,二王之後及王之上公。雙植謂之桓。桓,宮室之象,所以安其上。桓圭,蓋亦以桓為瑑飾,圭長九寸 。」 竇嚴曰:「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半寸 。」 賈氏曰:「桓謂若屋之桓楹。」 《檀弓》云:「『三家視桓楹』。注云:『四植謂之桓』。」 彼據桓之豎而言,則有四稜;此於圭上而言,下二稜著圭不見,惟有上二稜,故以雙言。宮室在上,須桓楹乃安;天子在上,須諸侯乃安 。崔氏曰:「桓者柱,柱者所以安上,明宮室棟梁之材,非柱不安,象上公方伯佐王治天下,所以匡輔王國,為王所憑安也 。」 胡伸曰:「桓之為物,其體則仁,其用則壯,以承上為德也。所以承之者非一也,故有兼制博用之意,庇下容眾者賴之以立,而不有其力,故有皆私之意 。」 鄭鍔曰:「上公為二伯者執之,見為國柱石之義 。」 王昭禹曰:「公執桓圭,《射人》三公執璧者,蓋方其在朝為三公,則近於王而有所屈,則致君之體而不致其用,故執璧。及其在外為上公,則遠於王而有所伸,則有為君之位而致其用,故執桓圭 。」 鄭鍔曰:「上公在外,則其勢以尊,與諸侯並見,則欲辨等」 級,故所執者圭,在朝賓射之時,其勢當異於常時之笏,故特執璧。所以異乎子男者,特不琢《蒲穀》以為耳。

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鄭鍔曰:「鄭說侯信圭,琢人身之伸者以為飾;伯躬圭,琢人身之曲者以為飾。」 陸佃云:「圭形直者為信圭,曲者為躬圭,不作人屈伸之狀,蓋為侯則其勢伸,伯之於侯,其勢猶屈也 。」 崔氏曰:「文縟細者為信圭,文麤者為躬圭。信者,明忠信謹敬以事上;躬者,欲其謹行而保其身。執圭亦取圭潔之理,明其潔以奉上 。」 鄭敬仲曰:「侯視伯為尊,尊者其道伸;伯視侯為卑,卑者其道屈。」

子執穀璧,男執蒲璧。

鄭鍔曰:「子男百里、二百里,未成國之君。說者謂子有字人之德,故其璧則琢穀以為飾,以穀能養人也。穀又訓善,以善養人也。男以安人為事,故其璧則琢蒲以為飾,蒲之為席,人所安也。又取蒲以柔從之義。《記》曰『柔從,若蒲葦』」 是也 。崔氏曰:「執蒲璧以象天地所生之物 。」 劉氏曰:「璧有中虛,所以受益;有循環,所以勤道。」 治民之德未大成,不可以忘其道,則其執璧宜矣 。李嘉會曰:「穀璧欲其有所養於內,不遽求用於外;蒲璧欲其有所安於下,不遽求伸於人。以之安分,以之成德 。」 鄭鍔曰:「圭之制,下方上圓,取象天地,而剡其上以象運用之無不利。自王至伯,皆君道也。既得天地之體,又盡天地之用,故所執皆圭。內有」 孔謂之好,好有玉謂之肉,肉倍好謂之璧。璧之肉倍乎好,其形圓,明有體而無用也。子男有君之體而用未足焉,故所執皆璧 。胡氏曰:「圭之為物,上銳下方,其博三寸,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