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2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急則有聚眾童子擊鼓苣火,入官宮里用之。各擊鼓

苣火,逐官宮里家之主人冠立於阼,事畢,出乎里門, 出乎邑門,至野外。此「匍匐救厲」之道也。

《白虎通五行篇》:「子喪父母何法?法木不見水則憔悴 也。喪三年何法?法三年一閏,天道終也。父喪子,夫喪 妻何法?法一歲物有終始,天氣亦為之一變也。」 《論衡死偽篇》:「亡新改葬元帝傅后,發其棺,取玉柙印 璽送定陶,以民禮葬之。發棺時,臭幢於天,洛陽丞臨 棺,聞臭而死。又改葬定陶共王丁后,火從藏中出,燒 殺吏」士數百人。夫改葬禮卑,又損奪珍物,二恨怨故 為臭。出火以中傷人曰「臭聞於天」,多藏食物,腐朽猥 發,人不能堪,毒憤而未為怪也。火出於藏中者,怪也, 非丁后之神也。

《潛夫論浮侈篇》子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 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時,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桐木 為棺,葛采為緘,下不及泉,上不泄臭,後世以楸梓槐 柏。」「㯉,各取方土所出,膠漆分致,釘細要,削除鏟靡, 不見際會,其堅足恃,其用足任,如此可矣。」其後京師 貴戚,必用江南檽梓、豫章楩楠,邊違下土,亦競相倣 傚。夫檽梓豫章,所出殊遠,又乃生於深山窮谷,經歷 山岑,立千丈之高,百丈之谿,傾倚險阻,崎嶇不便,「求 之連日然後見之,伐斫連月然後訖,會眾然後能動 擔牛」,烈然後能致水。油潰入海,連淮逆河,行數千里, 然後到雒。工匠雕治,積累日月,計一棺之成功,將千 萬夫,既其終用,重且萬斤,非大眾不能舉,非大車不 能輓,東至樂浪,西至燉煌,萬里之中,相競用之。此之 費功傷農,可為痛心。古者墓而不崇,仲尼喪母,塚高 四尺,遇雨而墮。弟子請治之,夫子泣曰:「《禮》不修墓,鯉 死有棺而無槨。」文帝葬於芒。「明帝葬於洛南,皆不 藏珠寶,不造廟,不起山陵,陵墓雖卑而壘高。今京師 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刻金鏤玉, 檽梓楩楠,良家造塋,黃壤致藏,多埋珍寶,偶人車馬, 造起大塚,廣種松柏,廬舍祠堂,崇侈上僭。寵臣貴戚, 州郡世家,每有喪葬,都官屬縣,各當遣吏齎奉,車馬 帷帳,貸假待客之具,競為華觀。」此無益於奉終,無增 於孝行。但作煩攪擾,傷害吏民。今按鄗、畢之郊,文武 之陵;南城之壘,曾扸之家。周公非不忠也,曾子非不 孝也,以為襄君顯父,不在聚財;揚名顯祖,不在車馬。 孔子曰:「多貨財,傷於德,弊則沒禮。」晉靈厚賦以雕牆, 《春秋》以為非君;華元、樂呂厚葬文公,《春秋》以為不臣。 況於群司士庶,乃可僭侈主上,過天道乎?景帝時,原 侯衛不害坐葬過律奪國;明帝時,桑民摐陽侯坐塚 過制髡削。今天下浮侈離本,僭奢過上,亦已甚矣。凡 諸所譏,皆非民性,而競務者,亂政薄化使之然也。王 者統世,觀民設教,乃能變風易俗,以致太平。

《水經注》:王肅《喪服要記》曰:昔魯哀公祖載其父,孔子 曰:「『寧設桂樹乎』?哀公曰:『不也。桂樹者,起於介子推。子 推,晉之人也。文公有內難,出國之狄,子推隨其行,割 肉以續軍糧。後文公復國,忽忘子推,子推奉唱而歌, 文公始悟,當受爵祿。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燒死,國人 葬之,恐其神魂賈於地,故作桂樹焉。吾父生於宮殿, 死於枕席,何用桂樹為』?」余按:夫子尚非璵璠送葬,安 能問桂樹為禮乎?王肅此證,近於誣矣。

譙周《法訓》「《挽歌》者,高帝召田橫,至尸鄉自斃,從者不 敢哭而不勝其哀,故作此歌以寄哀音焉。」

《博物志》:漢西都時,南宮寢殿內有醇儒王史威長死 葬。銘曰:「明明哲士,知存知亡,崇隴原亹,非寧非康,不 封不樹,作靈乘光,厥銘何依,王史威長。」

楚之南有炎人之國。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 埋其骨,乃為孝也。

秦之西有義渠國,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熏之即 煙,上謂之登遐,然後為孝。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中 國未足為非也。此事見《墨子》。

《西京雜記》:杜子夏葬長安北四里,臨終作文曰:「魏郡 杜鄴,立志忠款,犬馬未陳,奄先草露,骨肉歸於后土, 氣魂無所不之,何必故丘,然後即化。封於長安北郭 此焉宴息。及死,命刊石埋於墓側。」

《拾遺記》:「惠帝元熙二年,改為永平。元年,常山郡獻傷 魂鳥,狀如雞,毛色似鳳。帝惡其名,棄而不納,復愛其 毛羽。當時博物者云:『黃帝殺蚩尤,有貙虎,誤噬一婦 人,七日氣不絕。黃帝哀之,葬以重棺石槨。有鳥翔其 塚上,其聲自呼為傷魂』」,則此婦人之靈也。後人不得 其令終者,此鳥來集其國園林之中。至漢哀、平之末, 王莽多殺伐賢良,其鳥亟來哀鳴,時人疾此鳥名,使 常山郡國彈射驅之。至晉初,干戈始戢,四海攸歸,山 野間時見此鳥,憎其名,改「傷魂」為「相弘。」及封孫皓為 歸命侯,「相弘」之義,葉於此矣。永平之末,死傷多故,門 嗟巷哭,常山有獻,遂放逐之。

《宋拾遺錄》:「柏溫葬姑熟之青山,平墳不為封域,於墓 傍開隧,亡碑。」故謬其處,令後代人不知所在。

《述異記》:「湘水去岸三十里許,有相思宮、望帝臺。昔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