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2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動,則懼法不盡命;若有不盡,則國有常法。故古人 軍敗於外,而家誅於內,苟忠發自內,或懼法於外,復 有踟躕顧望之地邪?若有功不賞,有罪不誅,可致斯 喻爾。無有名教,翼其子弟,而子弟不致力於所天。不 致力於所天,則《王經》「忠不能救主,孝不顧其親」,是家 國之罪人爾,何所而稱乎!夫恩宥十世,非不隆也;功 高賞厚,非不報也。若國憲無負於滕恬,則羨之通塞, 自是名教之所及,豈是勸沮之本乎?議者又以唐虞 邈矣,孰知所歸,尋言求意,將所負者多乎?後漢亂而 不亡,前史猶謂數公之力。魏國將建,荀令君正色異 議,董昭不得枕蘇則之厀,賈充受辱於庾純。以此而 推,天下之正義,終自傳而不沒,何為發斯歎哉!若以 時非上皇,便不足復言多者,則夷、齊於奭望,子房于 四人,亦無所復措其言矣。至於陳平默順避禍,以權 濟屈,皆是衛生免害,非為榮也。滕今生無所衛,鞭塞 已冥,義安在乎?昔陳壽在喪,使婢丸藥,見責鄉閭;阮 咸居哀,騎驢偷婢,身處王朝。豈可以阮獲通於前世, 便無疑於後乎?且賢聖抑引,皆是究其始終,定其才 行,故雖事有驚俗,而理必獲申。郄詵葬母後園,而身 登宦,所以免責,以其孝也;《日磾》殺兒無譏,以其忠也。 今豈可以二事是忠孝之所為,便可許殺兒葬母後 園乎?不可明矣。既其不可,便當究定,滕之才行,無所 多辯也。滕非下官,鄉親又不周旋,才能非所能悉。若 以滕謀能決敵,才能周用,此自追蹤古人,非議所及。 若是士流,故謂宜如子夏受曾參之詞,可謂善矣,而 子夏無不孝之稱也。意之所懷,都盡於此,自非名理, 何緣多其往復?如其折中,裁之居宗。

《何承天傳》:「承天除著作佐郎,撰國史,尋轉太子率更 令,著作如故。時丹陽丁況等久喪不葬,承天議曰:禮 所云還葬,當謂荒儉一時,故許其稱財而不求備。丁 況三家,數年中葬,輒無棺櫬,實由淺情薄恩,同於禽 獸者爾。竊以為丁寶等同伍積年,未嘗勸之以義,繩 之以法。十六年冬,既無新科,又未申明舊制,有何嚴 切,欻然相糾?或由鄰曲分爭,以興此言。如聞在東諸 處,比例既多,江西、淮北,尤為不少,若但讁此三人,殆 無整肅,開其一端,則互相恐動,里伍縣司,競為姦利, 財賂既逞,獄訟必繁,懼虧聖明亨鮮之美。」臣愚謂況 等三家,且可勿問。因此附定制旨,若民人葬不如法, 同伍當即糾言三年除服之後,不得追相告列,於事 為宜。

《徐爰傳》:爰頗涉書傳,尤悉朝儀。元嘉初,便入侍左右, 預參顧問,既長於附會,又飾以典文,故為太祖所任 遇。大明世,委寄尤重,朝廷大禮儀注,非爰議不行。雖 復當時碩學,所解過人者,既不敢立異議,所言亦不 見從。世祖崩,公除後,晉安王子勛侍讀博士咨爰宜 習業不?爰荅居喪,讀喪禮,習業何嫌少日。始安王子 真博士又咨爰,爰曰:「小功廢業,三年喪,何容讀書!」其 專斷乖謬皆如此。

《何子平傳》:子平除吳郡海虞令,母喪去官,哀毀踰禮。 值大明末,東土饑荒,繼以師旅,八年不得營葬,晝夜 號絕,擗踊不闋俄頃,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所居 屋敗,不蔽雨日,兄子伯興採伐茅竹,欲為葺治,子平 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興 宗為會稽太守,甚加旌賞,泰始六年,為營冢槨。 《吳逵傳》:「逵,吳興烏程人也。經荒饑饉,係以疾疫,父母 兄弟嫂及群從小功之親男女死者十三人。逵時病 困,鄰里以葦蓆裹之,埋於村側。既而逵病得瘳,親族 皆盡。逵晝則庸賃,夜則伐木燒磚,期年中成七墓,葬 十三棺,鄰里嘉其志義。葬日悉出賻助送終之事,亦 儉而中禮。逵時逆取鄰人夫直葬畢,眾悉」以施之,逵 一無所受,皆傭力報答焉。

《范曄傳》:「曄遷尚書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 將葬祖夕,僚故並集東府。曄弟廣淵時為司徒祭酒, 其日在直,曄與司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酣 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義康大怒,左遷曄宜城太守。」 《賈恩傳》:「恩少有志行,元嘉三年,母亡,居喪過禮。未葬, 為鄰火所逼,恩及妻柏氏號哭奔救,鄰近赴助,棺櫬」 得免。恩及柏俱見燒死。有司奏改其里為「孝義里。」 《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嶷薨,年四十九。其日上再 視疾,至薨乃還宮。詔曰:嶷明哲至親,勳高業始,德懋 王朝,道光區縣。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勝,奈何 奈何!今便臨哭,九命之禮,宜備其制。斂以袞冕之服, 溫明祕器,命服一具,衣一襲,喪事一依」漢東平王故 事,大鴻臚持節護喪事,大官朝夕送奠,大司馬、太傅 二府文武悉停過葬。竟陵嶷臨終,召子子廉、子恪曰: 「三日施靈,唯香火、槃水、干飯、酒脯、檳榔而已。朔望菜 食一盤,加以甘果,此外悉省。葬後除靈,可施吾常所 乘轝扇繖。朔望時節,席地香火、槃水、酒脯、干飯、檳榔 便足。棺器及墓中勿用餘物,為後患也。朝服之外,唯 下鐵鐶刀一口,作冢勿令深。一一依格,莫過度也。子 廉等號泣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