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4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文成、景桓、宣成之諡,雖瀆禮甚矣,然猶褒不失人。唐 興,參用周、漢之制,謂魏徵以王道佐時,近文;直言極 諫,愛君而忘身,近貞。二德並優,廢一不可,故曰「文貞 公」;謂蕭瑀端直鯁亮,近貞;性多猜貳,近褊;言褊則失 其謇正,稱貞則遺其𠫤狹,非一言所能名,故曰「貞褊 公。」其餘舉凡類推,大抵准此,皆有為為之也。若跡無 殊途,事歸一貫,則直以一字目之。故杜如晦諡「成」,封 德彝諡「明」,王珪諡「懿」,陳叔達諡「忠」,溫彥博諡「恭」,岑文 本諡「憲」,韋巨源諡「昭」,唐體璟諡「忠」,魏知古諡「忠」,崔日 用諡「昭」,其流不可悉數。此並當時赫赫以功名居宰 相位者,諡不過一字,不聞其子孫佐吏有以字少稱 屈者。由此言之,二字不必「為褒,一字不必為貶。若褒 貶果在字數,則是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不如周威烈 王、慎靚王也;齊桓、晉文不如趙武靈、魏安釐、秦莊襄、 楚考烈也。杜如晦、王珪以下,或成、或明、或懿、或憲,不 如蕭瑀之貞、褊也。」歷考古訓及貞觀以來制度,似皆 不然。今奉所議,云「國家故事,宰相必以二字諡,未知 所出何品」式請式具諲,當以為按據。若忠者,臣事君 之常道,苟靖恭於位,誰則非忠?非有炳然之異,則不 以為諡。至若議獄緩死,任賢舉善,德之美者,然肅者, 威德克就之名,足以表之矣。《月令》曰:「孟秋,天地始肅。」 《詩》曰:「曷不肅雍。」又曰:「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肅,嚴也, 敬也,忠之屬也。天地不肅則歲不成,宗廟不肅,「則禮 不立,軍旅不肅,則人不服。」肅之時義大矣哉!以諲之 從政也,威能閑邪,德可濟眾,故以「肅」易名而忠在其 中矣。亦猶隨會、甯俞之不稱文,豈必因而重之,然後 為美!魏晉以來,以賈詡之籌算,賈逵之忠壯,張既之 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 鑒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平東,宜無慚德, 身死之日,並諡曰「肅。」當代不以為貶,何嘗徵一字二 字為之升降乎?上稽前典,下據甲令,參之《禮經》而究 其行事,請依前諡曰「肅。」謹議。

《駁議郭知運》
崔廈

議曰:「郭知運承恩詔葬,向五十年,今請易名,竊恐非 禮。按《禮記》云:『禮,時為大』。又曰:『過時不為禮也』。昔衛公 叔文子卒,將葬,其子戌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 矣』。請易其名者,蓋時不可踰也。節度既名不浮行,數 紀之前,門生故吏,已合謀諡,今乃申請,竊將有為而 作。節度嗣子英乂,頃屬多故,屢制方隅,朝廷策勳,位」 表端揆,附從者竊不中之禮,會無妄之求。況節度當 開元初,賵贈特加,碑誌踰等,皆出恩命,追悼之遇,亦 已當矣。今又鹵莽,外於典章,追送往之闕遺,啟將來 之冒昧。況今裂土者接畛,專征者百輩,若率而行之, 誰曰無請?不唯有司疲於簡牘,抑恐名器等於草芥, 雖欲曲全,竊將不可。又《禮經》云:「己孤暴貴,不為父作 諡。」若節度合諡而不以其時,則嗣子廢先君之德。若 不合諡而苟遂其志,則先君因嗣子而見尊。以僕射 而言,恐貽越禮之讓;以國家而言,又殊旌善之體。請 下太常重議。謹議。

《駁議呂諲》
嚴郢

議曰:「伏以故相國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贈吏部尚書 呂公諲,昔事先朝,累當大任。至德之初,天步艱難。公 首披荊棘,扈蹕靈武,忘軀進忠,一日三接。先朝察匪 躬之節,納沃心之議,爰立作相,弼諧神人。其嘉謀嘉 猷,獻可替否之跡,入則造膝,出則跪辭,溫樹不言,難 可得而知也。至有爛焉明白,欲蓋而彰者,請區而載」 之。乾元收復之際,兩都衣冠多繫於三司詔獄。御史 中丞崔良器議事失入,時宰苗太師、崔趙公等雖廷 諍之,然未堅決。公有犯無隱,引經正辭,上是其言,刑 為之省,所全活者蓋數百人。明主收雷電之威,聖朝 行寬大之典者,繄公之力也。古者進賢受上賞,《書》不 云乎?「咎繇曰:『都在知人』。」公踐台衡,專以推賢任人為 務。故相國房公琯、故吏部侍郎韋公陟,入登右職,皆 公之由。今相國黃門侍郎杜公之蒞江陵也,公薦在 方面之任;今相國中書侍郎元公之在度支也,公咨 以幕府之政。曾未幾歲,而二相接武於上台。天地交 泰,聖賢相得,庶績咸熙,五典克從者,茲公之舉善也。 則子皮之舉子產,鮑叔之舉管仲,蕭何之舉曹參,武 侯之舉蔣琬,方之前人,我有餘地。其在荊南也,戢兵 和眾,令行禁止,理績為天下最,雖古之羊、杜,無得而 踰。今太常議荊南之政詳矣,而曰「在台司齪齪,無匪 躬之能」者,乃抉瑕掩瑜之論,非中道之言也。國家故 事,宰臣之諡皆用二字,以彰善旌德焉。夫以呂公文 能無害,武能禁暴,貞則幹事,忠則利人,盛烈弘規,不 可備舉。《傳》敘八元之德,曰「忠肅恭懿。」若以美諡,擬於 形容,請諡呂公曰「忠肅。」謹議。

《駁司徒楊綰諡議》
蘇端

議曰:「古者美惡無私,褒貶必當,將以嘉善而退惡,為 列辟之明典也,可不慎與!」今謹詳前諡「文貞」者,稽法 考事,恐非光允時論,發揚來訓矣。夫道德博聞曰文, 清白守節曰貞。且元載與司徒友敬殊深,推為長者